袁宏写的《咏史》是什么意思?咏史之名,起自孟坚,但指一事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
袁宏写的《咏史》是什么意思
干脆为你作全文翻译并解释吧。原文:友人袁炳,字叔明,陈郡阳夏人。其人天下之士,幼有异才,学无不览。文章俶傥,清澹出一时。任心观书,不为章句之学,其笃行则信义惠和,意罄如也。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俛眉暂仕,历国常侍员外郎、府功曹、临湘令。粟之入者,悉散以赡亲,其为节也如此,数百年未有此人焉。至乃好妙赏文,独绝於世也。又撰晋史,奇功未遂,不幸卒官,春秋二十有八,与余有青云之交,非直衔杯酒而已。嗟乎!斯才也,斯命也,天之报施善人何如哉,何如哉!翻译如下:我的朋友袁炳,字叔明,是陈郡的阳夏人。这人是才德非凡的文人,小时候就有出众的才华,学习上几乎没有不读的书,写的文章洒脱豪迈,清新脱俗超出当时的人。用心读书,不拘泥于篇章字句。他将学问用于行事时则坚守信义仁爱和顺,意气用尽不过如此。常常徘徊于松柏之下,咏诵诗书,志气高昂而不受拘束,平生不与俗人交往。低头屈服于时势暂且为官,历任:国常侍员外郎、府功曹、临湘令。得到的俸禄,全部散给他人用来赡养老人,他为人的节操不过如此,几百年没有这样的人出现。至于他的好文章,独绝于世了。还着手撰写《晋史》,这一大的功绩尚未完成,不幸逝世在官位上,只活了二十八岁,与我有高远之志的友谊,并非仅仅是举杯饮酒而已。可叹呀!这样的才能,这样的命运,上天对于好人的报偿是怎样的呢?怎样啊!你问的字词:俛眉:俛通“俯”,俯眉。即低眉。卑屈顺从的意思。非直衔杯酒:不仅仅是举杯饮酒(的关系)。直,同“只”,仅仅。衔杯:喝酒。
咏史之名,起自孟坚,但指一事是什么意思
准确的标点应该是:“‘咏史’之名,起自孟坚,但指一事。”或:“《咏史》之名,起自孟坚,但指一事。”意思是:咏史诗的名称,源自班固的《咏史》一诗,(一般来说,咏史诗)只是就事论事,歌咏一件试试。注:1、起:起源;源起。2、孟坚:即班固。班固,字孟坚。著有《汉书》,另有五言诗《咏史》,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五言诗,也是咏史诗的源头。3、但:只。
《咏史》译文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2〕。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3〕。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4〕。地势使之然〔5〕,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6〕。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7〕。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 (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 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 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 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 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珥汉貂:珥,插.汉代侍中官员的帽子上插貂鼠尾作装饰.) 汉文帝时的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白头发了仍不被重用. 〔 注释〕〔 1 〕本诗为第二首,揭露当时门阀制度的不合理,并指出这种现象根深蒂固。全诗运用自然现象、现实生活与历史人物三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2 〕郁郁:茂盛的样子。离离:轻细的样子。〔 3 〕径寸茎:直径一寸的草茎。荫:遮蔽。百尺条:百尺高的树干,指涧底松。〔 4 〕世胄:世家子弟。蹑(niè):登上。英俊:才智出众的人。下僚:职位低微的官职。〔 5 〕然:这样。指“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现象。〔 6 〕金张:指汉代的金日磾(mì dí)和张汤家族。自汉武帝时起,至汉平帝时止,金家七代为内侍。张汤家族也是子孙相继,为侍中、中常侍的十余人。藉:依靠。珥(ěr),插。汉貂(diāo),汉代朝中贵官冠插貂鼠尾以饰,侍中冠插于左,常侍冠插于右。 〔 7 〕冯公:指冯唐,汉文帝时人,见解高超,但老年还只做郎官一类的小官。 伟:奇伟。不见招:犹言不被重用。〔古今点评〕1.“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是涉世语;“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是轻世语;“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是出世语。每讽太冲诗,便飘飘欲仙。(王世贞《艺苑卮言》)2.太冲一代伟人,胸次浩落,洒然流咏。似孟德而加以流丽,仿子建而独能简贵。创成一体,垂式千秋。其雄在才,而其高在志。有其才而无其志,语必虚矫;有其志而无其才,音难顿挫。钟嵘以为“野于陆机”。悲哉,彼安知太冲之陶乎汉、魏,化乎矩度哉?(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一)3.太冲《咏史》,不必专咏一人,专咏一事,咏古人而己之**俱见,此千秋绝唱也。后惟明远、太白能之。(沈德潜《古诗源》) 4.良图莫骋,职由困于资地,托前代以自鸣所不平也。唐刘秩云:“曹魏中正取士,权归著姓,于时贤哲无位,诗道大作,怨旷之端也。读太冲诗而论其世,可以为今之不病而呻者戒矣。”“世胄”一联横贯“地势”一联上,极经纬相杂之妙。(何焯《义门读书记》卷四十六)5.此章慨世之不能破格用人也。首四,以松苗之托迹悬殊,以致高卑颠倒比起,笔势耸拨。中四,惟崇世胄,英俊屈抑,点明章意。“地势”句兜前,“由来”句呼后。末四,实咏金、张、冯公之事,为“世胄”二句印证,竟住,老甚。
咏史是什么意思
咏史的解释
以史事为题材创作诗歌。 《晋书·文苑传·袁宏》 :“ 宏 有逸才, 文章 绝美,曾为 《咏史》 诗,是其风情所寄。”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 卷上:“观其 《咏史》 ,有感叹之词。” 陈延杰 注:“ 孟坚 《咏史》 诗,其辞甚质直,又加以咏叹。此传体,为咏史 正宗 , 左太冲 其变也。”
词语分解
咏的解释 咏 ǒ 唱,声调有抑扬地念:咏赞。 歌咏 。 吟咏 。咏唱。 用诗词等来描述,抒发感情:咏梅。咏史。咏怀。咏叹。咏叹调(富于抒情的独唱曲)。 指诗词:佳咏。 部首 :口; 史的解释 史 ǐ 自然 界和人类 社会 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 研究 这些的文字和学科:历史。通史。断代史。近代史。世界史。文学史。史诗。史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 著作 )。史坛。史评。史前(没有书面记录的
咏史高适全文翻译及赏析
【相关内容】:咏 史高 适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题解〕这首诗是诗人读史时的感怀之作,诗人借歌咏战国时期魏大夫须贾赠绨袍于范睢得以释嫌弥祸的故事,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品析〕高适是初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也是一位很有政治才能的诗人。诗人在仕途辉煌时,曾官至淮南、西川节度使,封渤海县侯,诗名远播。一些优秀的边塞诗赞扬了边防将士的斗志,歌颂了他们以身殉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充满了乐观情绪和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出高适的为国“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的政治抱负。但是他在少年时,相当落魄,其诗歌大多感慨怀才不遇,仕途失意。这首诗则写于未入仕途之时。“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这两句歌咏历史上范睢的一段故事。诗中的“尚有”,还有;“绨袍”,用一种比绸子厚实、粗糙的纺织品做成的袍子。“范叔”,指范睢。范睢字叔,故称。《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记载:战国时范睢事魏大夫须贾,因随须贾出使齐国,齐王赐他金十金和牛酒。须贾怀疑范睢通齐,告诉魏相。魏相派人**范睢,几欲置之死地。范睢装死得以逃到秦国,游说秦昭王获得成功,被拜为相,封于应(今河南省宝丰西南),称“应侯”。“范睢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睢已死久矣。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范睢闻之,为微行,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范睢曰:‘然。’须贾笑曰:‘范叔有说于秦邪?’曰:‘不也。睢前日得过于魏相,故亡逃至此,安敢说乎!’须贾曰:‘今叔何事?’范睢曰:‘臣为人庸赁。’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后须贾知范睢已为秦相,前往谢罪,范睢没有处死他,说:“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放须贾回魏国。诗中的“寒”,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寒冷,而应有贫寒、穷困潦倒的意思;“尚有”与“应怜”相连接,说明须贾虽然曾得罪于范睢,差一点置范睢于死地,但他对故人还有一点同情、怜悯之心,这是非常可贵的。也就是这样的同情、怜悯之情,救了他的命。这说明,为人不可太势利,太刻薄,要宽容,要大度。“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这两句写须贾并不知道范睢已贵为秦相,还把他当成平民看待。诗人在这里是在借题发挥,意在讽刺须贾徒有怜寒之意而无识才之眼,竟然把身为秦相,把天下所重的范睢看成是布衣寒士,真是可悲可叹!诗中的“天下士”,即国士,杰出的人才。“布衣”,代指平民。古时一般平民穿布衣。平心而论,这两句议论与须贾不识范睢为宰相相衔接,有些牵强附会。范睢被魏相羞辱、鞭挞后,世人都以为魂归地府了;须贾使齐,要拜见的是秦相张禄,怎么知道范睢改名换姓呢?范睢布衣往见须贾,装作一副穷酸相,有谁会把他与威风八面的秦相张禄联系在一起呢?因此,说须贾不识国士,不以国士待之,是有些强人所难;而须贾在那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留他吃饭,赠以衣服,应当说是做得不错的,说明他的人性没有完全泯灭,这与他当初向魏相报告范睢受齐人之金,范睢受到**,奄奄一息,而他不加丝毫劝阻相比,不知要胜过多少倍。也正因为如此,范睢才留他性命,让他回国。但是,诗人是有感而发,向诗人这两句中所说的现象,在当时的社会中比比皆是,诗人少年落魄,晚年才发迹,少年时虽然没有范睢那样的遭受奇耻大辱,但也没有少遭达官贵人的白眼和冷嘲热讽,有谁在他没有发迹的时候把他当作人才来看呢?因此诗人借范睢之事批判了这种糟蹋人才、埋没人才的社会现象;同时,也间接地表明,自己要做一个“天下士”,要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让世人刮目相看。这首诗叙事和议论结合,充满情感。诗人在诗中发古之幽情,给人一种强烈的感受,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诗中几个连接词的运用也恰到好处,上两句的“尚有”、“应怜”,写出须贾赠袍时的那种怜悯心态,并不以为范睢能够发迹,更没有看出范睢已经发迹,看出须贾只是一个平庸之人;下两句的“不知”、“犹作”,看上去是心平气和借事说事,而实际上是充满激情,对这种把人不当人看待的社会现象深恶痛绝,同时心高气傲,让世人为之瞻目!〔集评〕吴逸一《唐诗正声》:“尚有”、“应怜”、 “不知”、“犹作”八字,俱下得有力。唐汝询《唐诗解》:达夫晚贵,疑当时必有轻之者,故借古人以发之。李瑛《诗法易简录》:布衣中何必无天下士,达夫诗不免俗情,所以论古不可不另开眼界也。徐增《说唐诗祥解》:后两句,不是责须贾,是慨古今人不带眼珠子看者。《签注唐诗选》:“尚”,含蓄赠袍以前许多事迹,乃此妙处;“犹”,重用此字而**,至今犹为凡庸。“尚”“犹”二字,诗中骨髓但斯二字提《列传》一段数百言,又终许多之议论,甚有力。王尧衢《古唐诗合解》:“犹”字是刺须贾之不识人,亦所以刺天下不识人者。夫范叔乃天下士,未遇而不知之尚曰难知,既贵而不知之,认作布衣,其愚也哉。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冠盖京华,斯人憔悴一寒至此者,岂独范叔,天下布衣沦落者多矣。达夫生平,功名自许,忤权贵,出宦彭州,此诗其有抑郁之怀耶?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古人咏史,偶着一事,自写己意,不粘皮带骨。以此二十字浑成尤难。绨袍(tí páo )之赠【解释】比喻不忘旧日的交情。【出处】《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载;唐·高适《咏史》诗:“尚有绨袍赠,应念范叔寒。”求采纳,(づ ̄3 ̄)づ╭~
李梦唐咏史是什么意思
具体如下:1、李梦唐的七绝在网间负有盛名,他的七绝中,又以这篇《咏史》最为人所称道。2、诗的意思很简明,覆舟载舟也不过是古有之言,李梦唐诗风纵横捭阖,长于咏史,写景言情亦间有佳作,为时人所重。
咏史唐李商隐意思
李商隐的解释
(约813—858) 唐诗人。字义山,号 玉溪生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曾任校书郎、弘农尉、 秘书 省正字等职。有《玉溪生诗》,现存;文集已佚,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李商隐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和杜甫。又与温庭筠齐名,称为温李。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均为 千古 传诵的名句。李商隐的诗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成就很高
词语分解
李的解释 李 ǐ 落叶小 乔木 ,果实称“李子”,熟时呈 黄色 或紫红色,可食:李代桃僵(原用“桃”“李” 共患难 来喻兄弟 相爱 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投桃报李。李下不正冠(喻要避免 不必要 的 嫌疑 )。 桃李 不言,下自
更多文章:

nba投篮姿势最标准的球员(在NBA球员中,大家知道哪些成员的投篮姿势比较标准吗)
2024年9月30日 09:50

刘美和周鹏——嫁给周鹏,安置体育局的女篮美女刘美发展如何年薪多少
2024年7月15日 03:33

谷爱凌世界杯夺冠图片?16岁放弃美籍加入中国,金牌拿到手软的天才少女谷爱凌有多牛
2024年7月12日 17:49

李子君微博(说实话我特别喜欢李子君但是最近觉得不如以前喜欢了以前就是喜欢她颜值这么高!是自己理想型,疯狂的)
2024年7月11日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