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节?什么是鬼节
七月半鬼节,是民间的叫法,其实在道教中一般叫做中元节,而在佛教中之称之为盂兰盆节,在儒家的经典文化中,又称之为“祭如在”。所以七月半是一个儒家道家佛家和俗家共同构成的一个节日。与传统的清明节、除夕和重阳节等一起作为中国传统的祭祀大节。七月半鬼节,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祖先崇拜以及相关祭祀活动。因为在民间,七月半是民间秋天庆贺丰收,祭祀土地的时候。农民要在稻米收割之后,必须用新米来祭祀祖先,告诉祖先今年的收成怎么样,好让祖先们安心。这是最早的由来,大概出现于夏商周时代。但是,当时秋祭的时间还没完全固定下来。后来在东晋末年的时候,道教开始兴盛。道教中有三官三元说,分别是5月15、7月15和10月15,与之对应的是天官、地官和水官的诞辰。而七月半正是地官的诞辰之日,一定要进行祭祀,以祈求地官赦罪,请求阴曹地府,将拘押的全部鬼魂放入阳间夜游,有点类似放风一样。这些鬼魂中有子孙后代的,可以回家去团圆。如果子孙后代死绝,也可以在人间夜游,享受别人的祭祀香火。所以,在道教中,七月半又叫做“中元节”。在佛教中,七月半称之为“盂兰盆节”。这个节日最初并不是和民间鬼节一样,而是有其独特的意义。依照佛教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是僧徒功德圆满的日子,佛弟子在当天,举行“盂兰盆**”。而在南北朝时期,“目连救母”的故事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最后就演变成了盂兰盆会。不过在佛教中的七月是一个欢喜月,并不是鬼节。但是梵文盂兰盆原本意思是解救地狱受苦的鬼魂,在经过唐宋时期与民间鬼节的不断融合,最后这个7月15的习俗开始混用,三俗合一,逐渐演变成了今天这个模样。在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观念中,万物皆有灵。所以在七月半祭祀祖先的时候,善良的人们也不忘为那些游荡在外的孤魂野鬼,烧去一点香火,单独为他们祭祀一番,后来就逐渐形成了敬孤文化传统。实际上,在民间的传统中,从七月初一到七月三十都是鬼门大开的日子,选择七月十五来进行祭祀是道教、佛教和俗家最终结合的结果。现在民间七月半鬼节,大多以祭祀祖先为主,与清明、除夕等传统节日祭祀祖先的习俗大致相同。但区别在于,七月半要剪鬼衣、折纸等,而且很多地方祭祀祖先不在家里,而是在门口的稻床上,或者十字路口,而且还要点燃纸灯火把,照亮祖先回家的路。
更多文章:

马拉多纳连过五人进球gif(梅西复制马拉多纳的连过5人在什么时间地点)
2024年7月11日 08:10

广州队队长韦世豪近日举行婚礼,现场哪些细节值得关注?韦世豪未婚妻吴雅晒健身照,腹部平坦,皮肤白皙,两人相恋近8年
2024年6月8日 08:31

浓眉绝杀封盖(23+13,湖人隐患出现!詹皇回怼批评,浓眉交代离开鹈鹕目标)
2024年10月25日 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