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大陆(哥伦比亚大陆,罗迪尼亚大陆,盘古大陆是怎么个过程详细讲讲最好有图)
本文目录
- 哥伦比亚大陆,罗迪尼亚大陆,盘古大陆是怎么个过程详细讲讲最好有图
- 哥伦比亚超大陆
- 地球陆地大致演化过程
- 哥伦比亚超大陆的介绍
- 哥伦比亚大陆,罗迪尼亚大陆,盘古大陆、原冈瓦那大陆等古代大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 哥伦比亚超大陆的形成
- 哥伦比亚超大陆的简介
哥伦比亚大陆,罗迪尼亚大陆,盘古大陆是怎么个过程详细讲讲最好有图
哥伦比亚大陆存在于约18亿年至15亿年前
罗迪尼亚大陆存在于约11亿年至7.5亿年前
盘古大陆存在于约3亿年至2亿年前
哥伦比亚超大陆
哥伦比亚超大陆是1800~1500Ma形成的超级大陆,其存在的关键性证据来自印度东部和北美的哥伦比亚地区。因此,Rogers等(2002)将该超大陆命名为哥伦比亚超大陆。由于从1900Ma开始的造山运动使早先存在的Ur、Nena和Atlantica(大西洋)等三大陆块群逐步汇聚而形成一个超大陆,这一过程一直延续到1500Ma,所以图8-2中展示的哥伦比亚超大陆是1500Ma时的复原图。
哥伦比亚超大陆包含的三大陆块群,分别称为Ur、Nena和Atlantica。Ur一词是德语的前辍,是“原始”的意思;同时,该词也是世界上最古老城市的名称。Ur 最初包括印度的西Dharwar和Singhbhum、南非的Kapavaal及西澳的Pilbara等4个克拉通,它们约在3000Ma时即已聚合。印度的Bhandara、南非的津巴布韦、西澳的Yilgarn和东南极沿岸等克拉通于2500Ma时又汇聚到已存在的Ur陆块群中,成为“expanded Ur大陆块体群”。第二个大陆块群称为Nena,它是在2500Ma时由北美、西伯利亚和格陵兰所组成的北大陆,加上在2000Ma时由于波罗的(Baltica)的拼贴和北美大陆边缘的生长而形成的大陆块群(图8-3)。第三个称为大西洋陆块群,它是在约2000Ma时由南美和西非所组成。上述三个大的陆块群,在1900~1500Ma期间,通过造山带的形成而使它们逐步靠拢,形成哥伦比亚超大陆。
图8-2 哥伦比亚超大陆复原图
图8-3 Nena大陆块体群
与晚古生代联合大陆和中—新元古代罗迪尼亚(Rodinia)超大陆重建的原则不同的是,在哥伦比亚超大陆重建中,基本没有古地磁和古生物的资料,而更多地强调了裂谷作用(rifting)和造山作用(orogeny)的重要性。Rogers等(2002)从以下4个方面阐述了重建哥伦比亚超大陆的证据,它们分别是:北美西部和印度之间的裂谷作用、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谷作用和破裂的证据、北美西部和印度-澳大利亚-东南极之间的造山作用以及沿北美东部/波罗的、北美西南部和南美亚马孙西缘的大陆边缘的向外生长(outgrowth)。
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Hoffman(1988)就强调了古元古代2000~1800Ma造山作用是一次超大陆地质事件。他认为,北美6个太古宙克拉通是通过古元古代造山作用最终联合的。波罗的地盾上的太古宙克拉通也是由于2000~1900Ma的Kola-Karelian 造山作用形成褶皱带和推覆带,导致Kola 和Karelian克拉通的联合(Balling,1995)。澳大利亚Yilgarn(伊尔岗)和Pilbara 克拉通的碰撞和缝合发生于古元古代晚期的Capricorn造山期,它们的联合形成了西澳克拉通,而北澳的Barramundi造山作用则发生于1880~1850Ma之间(Myers,1993)。尽管古元古代造山带在各个大陆上的分布是如此广泛,但大陆间造山带存在的证据却非常有限。可能的证据来自北美西缘、印度东部、西澳南部和东南极的相邻地区,沿着Ur和Nena大陆块群边缘缝合,该事件早于1500~1400Ma期间发生的裂解事件。此外,沿着北美/波罗的东部、北美西南部和亚马孙西缘有明显的大陆边缘外侧的生长,表现为侵入到变质表壳岩中的深成岩基。例如,格陵兰的Ketilidian 火成岩省和Labrador(拉布拉多)Makkovik 火成岩省中大量的岩基主要形成于1800~1600Ma。美国西南部Yavapai和Mazatzal 造山带包含一系列增生弧和大陆边缘表壳岩,侵入其中的岩基形成于1800~1700Ma;亚马孙西部也经历了同一时期的大陆边缘的生长,暗示晚古元古代北美南部和南美北部碰撞造山作用的发生。
证明东印度和北美西部曾经联合的证据还来自两个大陆上的裂谷系。东印度的中元古代裂谷作用形成广阔的盆地和线性的裂谷,它们形成的时间大约在1300Ma或1500Ma以前。这些裂谷穿越印度东部大陆边缘,其中Mahanadi裂谷可能通过Lambert裂谷与南极相连(Mishra等,1999)。北美西缘至少有3个中元古代裂谷(Link等,1993),其中Belt-Purcell盆地的裂开始于1470Ma前(Sears等,1998)。印度和北美裂谷系可对比的证据来自裂谷启动的时间均为1500Ma左右,以及印度-东南极上的Mahanadi-Lambert 裂谷与印度Godavari 裂谷之间的距离及北美西缘Belt与Uinta 裂谷之间的距离相等,均为500km左右。因此,Mahanadi-Lambert 裂谷与Belt裂谷可以对比,而Godavari 裂谷则与Uinta 裂谷相当。
哥伦比亚超大陆的裂开始于1600~1400Ma;在津巴布韦和中非之间的Chewore 蛇绿岩的形成时间约为1400Ma(Johnson等,2000),该蛇绿岩证明了津巴布韦北缘Chewore 洋的存在(见图8-2)。此外,在超大陆众多块体上1600~1300Ma的后造山(post-orogenic)和非造山(anorogenic)岩浆活动也是很强烈的。例如北美花岗岩-流纹岩地体(1400Ma)(Anderson等,1999)、东印裂谷和边缘盆地中的不连续的花岗岩-流纹岩地体(1500Ma)、北美北部和南波罗的大陆上的斜长岩(anorthosites)-纹长二长岩(mangerites)-紫苏花岗岩(charnockites)-奥长环斑花岗岩(rapakivi granites)深成侵入体(AMCG)(1600~1400Ma)(Puura等,1999)、亚马孙的Rodonian 含“锡”花岗岩(1600~1300Ma)(Bettencourt 等,1999)、北美Mackenzie岩墙群(1300Ma)(Lecheminant 等,1989)、西澳Gnowangerup 岩墙群(1300Ma)、格陵兰南部Gardar 碱性岩套(1300~1200Ma)(MacDonald等,1993)和印度东北部的Dalma岩浆岩(1600Ma)(Roy等,2002)等。
综上所述,哥伦比亚超大陆至少有两个重要的碰撞带,一个界于北美西部(Nena的一部分)和东印度、西澳与东南极之间(Ur的一部分);另一个碰撞带位于北美南部(Nena的一部分)和南美北部(Atlantica的一部分)。哥伦比亚超大陆的裂解在Ur发生于1600~1400Ma,而Atlantica与Nena 裂解的时间尚不能确定,可能在1500Ma左右。由于碰撞造山和裂解作用的穿时性,使哥伦比亚超大陆的历史显得十分复杂,研究的难度更大。
Hoffman(1988)曾总结全球2000~1800Ma造山带的分布及时限(表8-2),这一时限的造山运动是一次重要的超大陆地质事件,其中也应包括在华北克拉通上发生的吕梁(中条)造山运动。值得重视的是,塔里木克拉通和欧龙布鲁克微陆块上也出现了这一时限范围内的变质作用、深熔作用和岩浆活动。
表8-2 全球晚古元古代造山事件
地球陆地大致演化过程
地球 陆地大致演化过程 按照主流的猜想,太阳系大概位于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的猎户座边缘。在50多亿年前,这里还是一团宇宙尘埃,随着越来越聚集,中心位置在压力的作用下被“点亮”,太阳开始形成。 太阳形成以后,周围的“边角料”继续围绕太阳旋转,在引力场的作用下有些慢慢的自发行成了许多小行星,它们互相撞击,结合成更大的星体,开始吞并周边物质。 46亿年前的地球也是这一场混战中获得阶段性胜利的“小诸侯”。 刚开始的时候地球迎接着无数吸引过来的小行星撞击,那里简直是人间炼狱,质量越来越大,温度不断上升,内部最终融化为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密度大的物质和密度小物质从内到外逐渐分层。 随著碰撞渐渐减少,地球开始由外往内慢慢冷却,产生了一层薄薄的地壳,这时候地球内部还是呈现熔融的状态。地球内部喷出大量气体,其中带著大量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就形成了一圈包围在地球外围的大气层。当时的空气中不含有氧气,而含有很多甲烷、氨 、 氮 、二氧化碳等气体 。 氧气是后来蓝藻、植物慢慢改造出来的。 地球距离太阳的位置刚好不会太近而致使水蒸气被太阳蒸干,内部活动又产生磁场保护,地球本身的大小又有足够的引力将大气层拉住,所以地球大气层形成之后就开始降雨,而形成了原始的海洋.。 水从哪来?可能宇宙尘埃里就已经有冰晶,或许来自边缘地带携带大量冰的彗星, 初期 地球内部化学反应生成也未必不可能。 有部分人认为地球形成之初的前十几亿年,几乎都被海洋覆盖,只有零星露出海面的火山。 按这个思路推断,那地球陆地来源应该是板块活动把这些高出部分逐渐刮并到一起,长时间才能拼凑成一块大陆,所以现在最厚的地壳是青藏高原,因为印度板块在其下面俯冲,重叠起来有70000多米厚。 大陆形成之后一直在分分合合,有些潜入了深海,有些俯冲到了地球内部变成了岩浆,还有部分还露出在海面和其他新形成的陆地挤压构成了现在的大陆。根据C14放射性衰变,可以大致测定形成时间,中国现在的版图也是由不同年代陆块拼凑形成的。 现在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国外科学家根据研究结果,推 演 出来的那些消失和继续存在的大陆。 一、乌尔大陆 乌尔大陆(Ur)是德语中“起源”的意思,它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一个闪族古城邦。它应该是地球上第一块大陆,在公元前30亿年形成,可能比现在的澳大利亚稍小。亿万年时间内,乌尔经过碰撞挤压成为了盘古大陆(Pangaea,原始大陆,由现在的所有大陆组成,见第八个)的一部分。当盘古大陆最终分离,乌尔大陆破碎,现在广泛存在于印度、马达加斯加和澳大利亚。 二、凯诺兰大陆 凯诺兰大陆(Kenorland)的巨型海岸线内,包括加拿大大部分、格陵兰岛、西澳大利亚、卡拉哈里沙漠和美国。3亿年时间内完好无损,最终在大约24亿年前分裂。 三、波罗的大陆 波罗的大陆(Baltica)现在是北欧的一部分,包括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波兰和德国北部,还混入了一点俄罗斯的领土。5亿年前与地球其他大陆分离后,这块大陆本来会漂浮到南极(或者北极)的。 四、西伯利亚 西伯利亚 与现今的西伯利亚(Siberia)相比,有些远古的西伯利亚区域并非在寒带。大约三分之一的斯拉夫地区自顾自地离群漂浮了几亿年后,跑到了赤道附近。 五、劳伦大陆 劳伦大陆(Laurentia)这块史前大陆曾经包括了现今北美的大部分地区、格陵兰岛、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它促使形成了哥伦比亚大陆、罗迪尼亚大陆和盘古大陆,下文将提及。 六、哥伦比亚大陆 “我选择哥伦比亚(Columbia)这个名字,是因为在北美西边的哥伦比亚河流域发现了一些证明其存在的最有力证据。”地理学家约翰·J·W·罗杰斯说。不要与现在的宪政共和国搞混了,哥伦比亚大陆的整块陆地接近5000万平方公里(比欧亚大陆只小一点)。它诞生于大约18亿年前。 七、罗迪尼亚大陆 罗迪尼亚(Rodinia)在俄语中是“故国”(homeland)的意思,它是一块超大陆,由12亿年前几乎所有大陆块组成。地球在距今6亿年以后有了比较高级的生命,在此以前叫隐生宙,是没有生命的。 八、盘古大陆 盘古大陆 7亿5千万年前,罗迪尼亚大陆最终分裂,然而,这个蓝色星球的超大陆源源不断地出现。盘古大陆(Pangaea)在公元前3亿年出现,其后的分裂铸就了现代的地理景观。 九、冈瓦纳大陆 总体上,盘古大陆有两大部分组成:北部的劳亚大陆(Laurasia)和南部的冈瓦纳大陆(Gondwana)。它们在大约2亿3千年前分裂,虽然冈瓦纳大陆在一段时间内完好,但是后来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马达加斯加、南极洲、阿拉伯和印度的几个地质纪时期内,它还是 分崩离析 了。 十、劳亚大陆 在冈瓦纳大陆创造出盘古大陆之前,波罗的大陆、西伯利亚、劳伦大陆和少量其他古大陆共同形成了劳亚大陆(Laurasia)。在劳亚大陆这块超大陆分裂后,形成了北美洲和欧亚大陆的大部分。 十一、华南地区 在华南(South China)的大部分 历史 中,它都是独立存在的,作为独立的实体漂浮在外海。很长时间内,华北也是一块孤立的大陆。在2亿1千500年前到1亿7千600年前间,这两块大陆最终组合在一起。 十二、潘诺西亚大陆 这块短命的超大陆发现于南半球的某个地方,罗迪尼亚大陆分解后,潘诺西亚大陆(Pannotia)短暂地由波罗的大陆、西伯利亚、劳伦大陆、和冈瓦纳古大陆组成。 十三、大西洋大陆 跟乌尔大陆一样,大西洋大陆(Atlantica)的痕迹遍布全球,它发现于非洲和南美东部。跟乌尔大陆一样是地球最早的大陆之一。 十四、欧美大陆 波罗的大陆和劳伦大陆在希留利亚纪时期(Silurian,公元前4亿年)连接在一起,创造出欧美大陆(Euramerica)。由于他留下了独特的氧化岩矿床,亦被称作“古红砂岩大陆”(Old Red Sandstone Continent)。这块大陆后来变成了劳亚古大陆的核心部分。 十五、亚美大陆 8300万年前是恐龙的鼎盛时期,海上一条狭窄的通道将北美洲分离,其西半部分连接着中国和蒙古。这导致了剧烈的物种变换,同时也让暴龙的亚洲祖先到达现今的阿尔伯达省(Alberta)、蒙大拿州(Montana)和南达科塔州(South Dakota)。 大陆的分分合合,对地球自然环境、气候、物种灭亡、进化 都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地球形成时间 太过漫长 , 之前 的样貌也很难考证和复原, 光 关于地球起源的各种猜想 都 有几十种 。面对这纷繁复杂的自然界变化我们只能发出 “往去不可及,未来不可拒” 的感叹 。
哥伦比亚超大陆的介绍
一般认为哥伦比亚大陆存在于古元古代的15到18亿年前。该大陆由许多后来形成劳伦大陆、波罗地大陆、乌克兰地盾、亚马逊克拉通、澳洲大陆,可能还包含西伯利亚大陆、华北陆块、喀拉哈里克拉通的许多原始克拉通组成。
哥伦比亚大陆,罗迪尼亚大陆,盘古大陆、原冈瓦那大陆等古代大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哥伦比亚大陆存在于约18亿年至15亿年前
罗迪尼亚大陆存在于约11亿年至7.5亿年前
盘古大陆存在于约3亿年至2亿年前
原冈瓦那大陆由盘古大陆的南部分裂而成。进一步分裂成:新西兰岛屿、澳大利亚大陆、印度古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及非洲大陆。哥伦比亚超大陆的形成
哥伦比亚大陆一般认为是20亿到18亿年前因为造山运动形成,当时地球上几乎所有的陆地都组成该大陆。南美与西非的克拉通在21到20亿年前的泛亚马逊和俄波里安造山运动中合并。非洲南部的卡普瓦克拉通和津巴布韦克拉通在约20亿年前沿着林波波带合并。劳伦大陆的克拉通岩石区则在19亿年前的泛哈德逊、佩尼奥克、托尔森-瑟隆、沃普梅、昂加瓦、托恩盖特和Nagssugtoqidain造山运动中缝合;包含伏尔加-乌拉尔克拉通、科拉克拉通、卡累利阿克拉通、萨尔马提亚克拉通(乌克兰)的波罗地大陆(东欧克拉通)在19到18亿年前的科拉-卡累利阿、瑞典-芬兰、沃利尼-中俄罗斯、Pachelma造山运动中合并。西伯利亚的阿拿巴克拉通和阿尔丹克拉通在19到18亿年前的阿基特坎与中阿尔丹造山运动中连在一起。东南极克拉通和未知的陆块在横贯南极山脉造山运动中连结。印度南部和北部在印度次大陆中央构造带结合。华北陆块的东部和西部在18.5亿年前的泛华北造山运动中形成。组成哥伦比亚大陆的最后运动在18亿年前。哥伦比亚大陆存在相当久(18到13亿年)。靠着沉积作用的隐没带相关成长发生在大陆边缘,在18到13亿年前形成了沿着今日北美南缘、格陵兰和波罗地大陆的火成岩带;这包含了在北美洲地区18到17亿年前的亚瓦派、中央平原与Makkovikian带,17到16亿年前的马扎察尔与拉布拉多带,15到13亿年前的圣佛朗索瓦与斯帕温纳带,以及13到12亿年前的Elzevirian带;18到17亿年前格陵兰的凯蒂利德带;在波罗地大陆18到17亿年前的泛斯堪地那维亚火成岩带,17到16亿年前的Kong**erggian-Gothian带,以及15到13亿年前的西南瑞典花岗岩带。其他克拉通岩石区也同样发生了边缘增长的状况。在南美洲,18到13亿年前在亚马逊克拉通西缘发生,形成今日里奥内格罗、佐雷那、朗多尼亚带。在澳洲则是于18到15亿年前在北澳洲克拉通的东缘和南缘与高勒克拉通的东缘形成阿伦塔、伊莎山、乔治城、柯恩与布洛肯山带。在中国则是在18到14亿年前沿着华北陆块形成了熊耳群火山岩带。
哥伦比亚超大陆的简介
哥伦比亚大陆(Columbia supercontinent,或称为Nuna、Hudsonland)是地球历史上最古老的几个超大陆。2002年由约翰·罗杰斯和Santosh Madhava Warrier 提出。哥伦比亚大陆目前是依照古地磁学资料证明其存在。 在漫长的地球演化历史中,至少有四次超大陆的汇聚和裂解,包括18.5亿年的哥伦比亚超大陆、11亿年的罗迪尼亚超大陆、5亿年的 潘诺西亚大陆和2亿年的泛大陆。哥伦比亚超大陆是由20-18.5亿年的造山带将太古宙克拉通汇聚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古元古代的超大陆,该超大陆以1.27亿年的麦肯齐放射状大岩墙群为代表的伸展事件而发生裂解。哥伦比亚超大陆的概念是由加拿大著名超大陆研究学者J. Rogers教授1996年提出的,后来日本的Santoshi教授、香港大学的赵国春教授和北京大学的侯贵廷教授相继提出了哥伦比亚超大陆的新模式。
更多文章:

求《兽》吴念 txt全本小说下载谢谢~?最近迷上了兽小说,有好的介绍下不不要复制答案
2024年9月11日 18:20

日本东京奥运会今天金牌榜(你认为张继科能在东京奥运会上全身而退吗)
2025年3月28日 09:03

勇士对雷霆第六场回放cctv(2016年勇士对雷霆直播时间是北京时间多少)
2024年7月20日 10:46

2013nba总决赛第六场数据(NBA总决赛第六场韦德数据)
2024年3月8日 08:30

墨西哥门将为什么那么厉害(谁能具体介绍下墨西哥历史上著名门将“花蝴蝶”坎波斯并讲下他的近况如何)
2025年4月22日 17:16

欧洲杯匈牙利vs葡萄牙预测(欧洲杯F组出线形势分析:死亡小组选位战匈牙利也有机会出线)
2024年7月28日 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