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对德国回放(法国和德国是怎么开战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本文目录
法国和德国是怎么开战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国闪击波兰,英法援引和波兰的同盟条约,向德国宣战。但是只将军队陈兵边界,坐视德国灭掉了波兰,这段时间被称为**战争。德国吃掉波兰后,掉过头来攻击西欧,后来不到半个月,法国就被打败了投降,英国则孤守本土。
二战后德法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首先,从政治来讲,二战后德国在美国的主导下进行社会改革,根除***主义,惩制战争罪犯,吸取战争留下的深刻教训,为法德关系的改善铺平道路。德国是一战和二战的发动者,法国和德国在一战是交战双方,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德国为核心的***轴心集团发动了对世界的侵略扩张,而且法国在战争中被德国打败,法国受到重创。二战后,法国参与对德国的分区占领,德国战争失败,国家社会经济同样受到重创,战争冲突对抗导致两败俱伤,大大降低了两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正是由于法德在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一个半世纪的冲突与对抗使法德双方认识到冲突对抗不利于欧洲的强大和各自经济的发展,还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使他们认识到加强合作才是必经之路。\x0d\x0a\x0d\x0a其次,从经济上讲,世界经济发展要求欧洲经济一体化,欧洲经济的日益联系密切是推动法德关系改善的经济根源。经济发展是推动世界各地加强联系的根本动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西欧各国,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社会经济都遭到严重损害。战后,西欧国家百废待兴,它们纷纷实行社会改革,调整政策,发展社会经济,五六十年代,西欧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力上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呈现繁荣景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进程,****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推动各国经济加强联系,这从根本上推动法德关系改善。法德是欧洲大国,也是****强国,二战后也是战争主要受害国,经济受到严重挫伤,因而加强经济联系是历史必然,这是加强合作改善关系的根本动力。\x0d\x0a\x0d\x0a第三,法德关系的改善也与法德两国政治家的努力分不开。法国戴高乐上台时,他关于战后欧洲联合必须包括德国人的思想已经牢固地树立起来。戴高乐清楚地知道,法国要恢复大国地位,并使联合的欧洲成为独立于美苏的力量,必须取得德国的谅解和支持。而德国的政治地位也使德国有求于法国的地方多于法国对德国的要求,法国的政治地位要高于战败国的德国,这样有利于法国在法德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1958年9月14日—15日,戴高乐与西德总理阿登纳举行第一次会谈,双方表示,在有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情况下,不能永远指望美国,加强法德合作,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是绝对必要的,这次会谈给法德长期敌对的历史,开启了法德和解,相互信任的新篇章,此后法德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1963年1月22日,法德双方经过双方政治家的努力签订了《法德合作条约》,标志着法德关系完全实现和解。正是在德法两国政治家的积极努力和推动下法德关系有所改善和发展,法德实现民族和解,对两国都有重大影响,对欧洲和世界格局的演变均产生深远影响。\x0d\x0a\x0d\x0a第四,法德两国历史人文相近,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都相似,都是以**教为主体的文化传统,尤其均受到近代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影响,都是具有理性的民族,两国都为世界文明史的发展做出重要的历史贡献。相似的文化熏陶,相近的文明史观和对近现代史上的法德冲突和对抗导致两个民族衰落的反思以及战后和平主义思想的影响都是推动法德关系的和解的主要因素。
1870-1945,法国和德国之间发生了几场战争
三次战争.鉴于70年中,法国三次(1870,1914,1940)遭到德国的入侵,又担心战后德国东山再起,重新构成对法国的威胁;出于对本国经济利益的考虑(即需要鲁尔地区和萨尔地区的煤铁资源),在战后初期法国主张肢解德国,建成像1871年以前那样松散的联邦,鲁尔地区由国际管理,萨尔地区在经济上与法国联系。但是,法国的对德主张遭到决定德国民族命运和前途的美国和苏联的冷淡、抵制和反对。与此同时,法国和德国两国的垄断资本开始相互渗透,从而使两国经济逐渐加深了相互间的依赖。正是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加上要利用德国来加强法国在欧洲和世界上的地位的政治考虑,法国开始改变要肢解德国的立场,采取了和解的政策。戴高乐于1949年9月25日系统地论述了他的新见解:“总有那么一天,在德国人民和法国人民之间有可能达成一种直接的、实际的协议。……将来会不会有一个欧洲,就要看日耳曼人和高卢人之间会不会直接达成协议。”戴高乐的新见解正好代表了第四共和国政府的看法。而正是法国采取了和解的政策,促进了法德两国的接近,在第四共和国期间两国开始建立经济联盟。 第五共和国初期,戴高乐把德国作为欧洲建设的关键。1958年9月,戴高乐与西德总理阿登纳(Adenauer)举行了第一次会谈。在会谈中,戴高乐指出欧洲联合的极端重要性,而这种联合首先要求巴黎和波恩的合作,使两个民族言归于好,并把两者的力量和能力结合起来。通过谈判,双方达成了谅解、互通有无和科技交流的协议。从此揭开了法德关系史上的新的一页。1962年9月戴高乐访问德国把两国关系推向**。他导致两国于1963年1月23日签订了法德合作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两国政府就外交政策的重大问题、首先是共同利害的问题将定期磋商;法德两国首脑每年进行两次会晤,两国外交部长每季度举行一次会谈。法德两国还开展防务、教育和青年的交流。法德不仅取得了相互谅解,而且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形成了巴黎-波恩轴心。法德轴心构成了欧洲联合的基础,成为推进欧洲一体化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 蓬皮杜执政期间,担心西德经济的发展导致在欧洲经济共同体内的支配地位,对西德东方政策的疑虑和保留,决定接近美、苏、英来抑制西德,因此法德关系有所松弛。但从总的方面来看,蓬皮杜为了推进西欧联合,还是要借助西德,在欧洲经济共同体内部加强两国间的合作。 吉斯卡尔·德斯坦认为,法德两国是西欧联合的基础,应该把法德的关系推向纵深方向的发展。1978年,法德双方为了加强政策协调,规定两国首脑会晤从每年两次增加到每年四次。 密特朗为了平息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国对“法德轴心”提法的不满,避免使用“法德轴心”,但为了欧洲建设的需要仍然要保持法德“特殊关系”。法德两国在80年代至90年代初密切合作和紧密的配合,加速了欧洲一体化前进的步伐,并加深了两国在各个方面的关系、特别是军事方面的关系,如1986年2月法德两国决定实行战略和军事合作和1987年3月两国决定联合生产一种新型武装直升飞机,从而使两国形成了某种“联盟中的联盟”。 希拉克当选总统后,大力调整外交政策,积极推动西欧建设。他为了维护法国大国的地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进行抗争、造就欧洲一极,首先加强法德的合作,重申了“法德轴心”的重要性,指出“欧洲双发动机”作为推动欧盟发展的联合力量仍然有其现实的意义,在欧洲一体化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法德两国首脑决定两国首脑的非正式会晤今后将定期举行,每6周到8周举行一次,两国外长每月会晤一次,以便加强法德两国在欧洲建设政策的协调以及双边的合作。自此,法德从峰会到部长等各个级别的会议经常召开,就双边关系到准备欧洲联盟文件进行协调或起草。法德两国从政治、经济、货币、军事、社会、文化、青年各个方面开展了密切的合作和交流。这在两国关系史上是空前的,在国际关系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法国与德国的战争,最好详细点,写东东用的
普法战争(Franco-Prussian War),在德法两国称为德法战争,是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而爆发的战争,是由法国发动,最后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告终。 普法战争发生于1870年7月19日~1871年5月10日。企图保持多年欧洲霸权地位的法兰西第二帝国,历来竭力阻止德意志的统一,同时还想侵占莱茵河左岸的德意志领土,因而对于普鲁士的挑衅,不但没有回避,反而迫不及待地向普鲁士宣战,结果招来了战争惨败、帝国灭亡的厄运。 开战契机普法开战的契机是西班牙王位的继承问题。1870年 7月初,普王威廉一世的亲属利奥波德亲王,应西班牙政府之邀,同意去西继承王位。法国担心普西联合反法,怕他们实力大增,于法国不利,而极力反对。于是,第三国的一项内部事务引发了欧洲两大强国的争斗。战争一开始就预示着法败普胜的必然结局。 战争成因 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在1864年及1866年先后击败了丹麦及奥地利,但法国却仍然在幕后操控着南德意志诸邦,企图阻碍德国统一。在普奥战争结束后,法皇拿破仑三世要求俾斯麦同意,把莱茵河西岸的巴伐利亚和黑森-达姆施塔特的部分领土合并于法国,作为对法国在普奥战争中保守中立的报偿。俾斯麦断然拒绝,并立即把拿破仑三世的这个意图通知了巴伐利亚国王及南德诸邦政府,从而在南德诸邦造成了恐惧法国的心理。利用南德的这种心态,俾斯麦遂与它们缔结了秘密的攻守同盟条约。在这种情势下,只要打一场普法战争就可以激发南德诸邦的民族感情,就可以推动它们与北德联邦合并为此,在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的策动下,以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制造争端,令法皇拿破仑三世对普宣战,普鲁士借此团结德意志民族,进攻法国。 战争经过 7月19日法国向普鲁士宣战。在法皇宣战后,法国随即编成莱茵军团,于法德边境地带集结。该军团共有八个军,约22万人,由拿破仑三世任总司令,勒布夫为总参谋长。法国欲先发制人,夺取法兰克福,逼使普鲁士屈服;但与此同时,普军亦集结了三个军团,约47万人,由威廉一世为总司令,毛奇为总参谋长。普鲁士则计划以优势兵力,集中向阿尔萨斯和洛林进攻,将法军击溃于边境在线,再继而进攻巴黎,逼使法国投降。 战争以法军在1870年8月2日于萨尔布吕肯地区向普军进攻为开端。但到了8月4日,普军已顺利击溃法军,进入反攻阶段。与此同时,法军在其余各战场相继失利,**退回国境,转入防御。至8月中旬,法军已被普军一分为二,一部由巴赞元帅的莱茵军团共17万人被普军包围于麦茨要塞;另一部由拿破仑三世和麦克马洪元帅率领的12万余人在8月30日与普军激战后**退守色当。 在9月1日至2日,普法两军于色当进行决定性的大战,即色当会战。9月1日上午,普军占领了符里济、栋舍里等地,成功切断了法军西撤的道路,并从后堵截法军。而在当天中午,普军亦完成了对法军的合围,并以强大的火炮作出攻击。当时下午,在法军数次试图突围失败后,拿破仑三世**于下午4时半派人呈信威廉一世,表示愿“将他的佩剑交到陛下的手中”。9月2日,拿破仑三世正式率8.3万官兵向普军投降。在这场战役中,法军损失12.4万人,普军只损失了9000多人。法国举国哗然,资产阶级趁机于法国国内发动政变,推翻帝制,成立国防政府。 对法国的影响 1、导致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垮台和共和国的确立 1870年9月4日,当色当战役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连同在色当的法国官兵全部作了俘虏的消息传到巴黎后,巴黎广大人民群众对拿破仑三世统治的不满,立刻象火山一样爆发了。工人和小资产阶级群众拥入波旁宫立法团会议厅,要求废除帝制,恢复共和,共和派议员甘必在市政厅正式宣布成立共和,建立临时政府,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从此以后,帝制在法国结束,共和逐渐稳固下来。 2、直接促使巴黎公社建立 色当战役后,普鲁士军队继续长驱直入,占领法国整个东北部,并向巴黎推进。至此,普鲁士所进行的战争已由统一战争演变为非正义的侵略、掠夺法国的战争。法国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要求普遍武装人民,抵抗普鲁士的侵略,而自称“国防政府”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却害怕武装起来的巴黎人民,加快了投降的步伐。梯也尔政府在凡尔赛同德国签订了和约,条约规定:法国向德国赔款50亿法郎,割让阿尔萨斯省全部和洛林省一部,赔款付清以前,德国占领法国6个北方省。 在梯尔也政府进行卖国的同时,巴黎无产阶级加强了自己的斗争,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起义,梯也尔政府逃往凡尔赛宫,资产阶级政府在巴黎的统治土崩瓦解,巴黎无产阶级取得了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次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3、影响法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进程 普法战争中,法国对普鲁士签订屈辱和约,法国赔款50亿法郎,加上战争损失,总计资金损失达200亿法郎,致使经济发展资本投入不足;又割让铁矿蕴藏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使经济发展所需资源严重缺乏;再加上赔款付清以前,德国占领法国6个北方省,使国内市场进一步狭窄。所有这些,极大的延缓了法国经济的发展,使法国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展缓慢,在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法国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进程明显落后于美、德、英之后。 4、法国的欧洲霸权衰落 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割地赔款,使法国失去了自克里米亚战争以来形成的西欧和中欧大陆的霸权地位,从而使法国的欧洲霸权地位衰落。 5、使法国的对外政策发生变化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法国对德国的优势地位和潜在力量保持高度的警惕,并一直想报战败之仇,但单靠自身力量,是绝对不能战胜德国的,这样法国开始调整与欧洲国家,如英、俄的关系,以寻求盟国的支持,共同对付德国。 胜败原因 普法战争双方胜败的原因是:法国政治腐败,战争计划不周,军队编制不合理(除近卫军外,平时无师、军两级编制,临战才编组);动员、集结缓慢;后勤供应落后,作战指挥混乱。普军战争计划周密;兵员充足;动员、集结迅速;装备优于法军(普军优越的钢制线膛炮抵消了法军沙斯波式击针枪的优势);在毛奇领导下的总参谋部指挥有方
更多文章:

杨倩夺得首金新闻报道(冠军获赠房产背后:东京奥运已有10人获赠,地产商营销目的明显)
2025年4月15日 19:38

2022世界杯巴西vs喀麦隆(2022年巴西对战喀麦隆哪个开的球)
2025年3月11日 05:02

尼克尔斯,按照美国学者比尔尼克尔斯的观点,纪录片可以分为( )
2023年10月16日 04:22

冰岛业余足球队(淘汰英格兰,冰岛“业余“足球队是怎样一个神奇的存在)
2025年4月26日 15:52

2010南非世界杯最佳射手(2010世界杯最佳球员和教练分别是谁)
2025年3月25日 02:18

nba总决赛第六场裁判(6月9日NBA总决赛的裁判是哪几人)
2024年7月10日 13:12

朱婷东京奥运会怎么了(中国女排朱婷在东京奥运会的表现大失水准,她还能重振雄风吗)
2025年4月10日 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