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 英国的胡德号是怎么回事?胡德号被击沉的原因是什么
本文目录
- 二战期间 英国的胡德号是怎么回事
- 胡德号被击沉的原因是什么
- 英国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命名的来历是什么
- 胡德号到底是战列舰,还是战列巡洋舰
- 是谁击沉了英国胡德号战列巡洋舰
-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的防护到底存在什么**,被俾斯麦号一炮干沉了
- 英国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是如何被击沉的揭秘胡德号沉没细节
- 英国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参加了哪些战役
- 胡德号是战列巡洋舰,俾斯麦是战列舰,可我看他俩差不多大啊
-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的传奇经历
二战期间 英国的胡德号是怎么回事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是历史上最强大的战列巡洋舰,取名于18世纪英国海军名将胡德(这个胡德的后代,英国第一战列巡洋舰分舰队的指挥官胡德在1916年日德兰海战中和座舰——世界上第一艘战列巡洋舰“无敌”号一起沉没)被称为皇家海军20年的骄傲,因为它一战结束时服役,1941年被击沉。这艘军舰在我看来却是非常美观,但是它和所有的战列巡洋舰一样,适合于远洋破交或者保卫交通线,而不是舰队炮战的理想战舰。英国人认识到这点,他们为胡德加上了很多装甲,但是20年的时间,战列舰的交火距离已经从一战时的4-6公里延伸到了10-20公里,在这样远的距离上,炮弹会垂直落下,从甲板而不是侧舷命中战舰,英国人似乎没有想到这点。在1941年的“莱茵演习”(希望我没有记错),德国最新锐的战列舰“俾斯麦”号和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一起出航准备袭击英国交通线,在挪威附近的海战中,仓促前往截击的英国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和“胡德”号与之遭遇,战斗中,“俾斯麦:轻伤,”威“重伤,”胡“被垂直落下的炮弹命中**库,殉爆沉没。英国虽然战术失利,但是迅速调集舰队**”俾斯麦“,最终将其击沉于法国近海,再次展现了大英帝国海军远程封锁的威力,这以后,德国放弃了派遣大型战舰破交的战略。
胡德号被击沉的原因是什么
1) 第一种是官方的解释:英国方面对胡德号沉默原因进行了两次调查。第一次调查进行的时间非常简短,最后的调查结果于1941年6月2日提交,仅仅在胡德号沉没的8天后。第二次则进行得较为详细,这次调查组询问了89名来自诺福克号重巡洋舰、71名来自威尔士亲王号、14名来自萨福克号的目击者和两名胡德号上的幸存者。与他们一起接受质询的还有相关问题的技术专家。最后的结果于1941年9月12日公布。这两次调查的结论都是胡德号沉没是由于一到两枚15英寸炮弹穿透了船中部的甲板装甲(也可能穿透了舷侧装甲)后落入了4英寸高射炮(4"/45 (10.2 cm) QF HA Mark XVI)的**舱,引爆了里面的**,高射炮弹的**引爆了船尾15英寸主炮的**舱,后一次**使胡德号沉没。2) 一枚15英寸炮弹击穿了胡德号的水下装甲,引爆了船尾15英寸主炮的**库。3) 一枚8英寸(203cm)炮弹或15英寸炮弹引起救生艇甲板上堆放的大火,火势沿着4英寸炮弹的升降机蔓延到其**舱。大火引燃了其中的**,**波及了船尾15英寸炮弹的**舱,这使胡德号**沉没。4) 还有一种说法,上述救生艇甲板的大火引爆了位于后部15英寸**舱下方的鱼雷储藏室。海军兵工厂总监斯坦利爵士(Sir Stanley Goodall ,他与A. L. Attwood早年都参加了胡德号的设计和建造)。但是这一假设与前面所述第三条都面临了一个问题,即根据来自与威尔士亲王号的目击者和来自胡德号的二等海员Tilburn(他当时正在胡德号的救生艇甲板)的证词,火势在胡德号**前已经被控制,并逐渐熄灭。这样如果这一理论成立,那么可定在胡德号内部(或者在外部观察者无法看到的区域)还有第二场大火。但是根据胡德号幸存者的证词,在胡德号被德**炮击中到**之间的4分钟里没有关于这方面的报告送抵它的舰桥上的指挥部。5) 根据日德兰海战的教训(在这次战斗中英国损失了3艘战列巡洋舰,而胡德号正是在海战当天铺设龙骨),胡德号在建造过程中原来的设计就进行了变更,其装甲防护做了相应加强。但是装甲的增加使船体受力过大,结果在丹麦海峡的战斗中,救生艇甲板上的火势引燃了鱼雷助推剂。鱼雷的火势由于温度很高,结果恶化了船体受力结构,使整个船体发生断裂。当船体断裂后,火势蔓延到**舱引起了**。6) 在胡德号出发之前,它的水压**传送系统就出现了故障。这一系统在传送**桶时如果使用不当就会无法工作。该系统是否已经维修完成现在已经无法考证。如果这一系统在战斗时还存在故障,或者船员在战斗的压力下操作不当,就会引起**桶**,进而引起**库**。7) 一枚15英寸炮弹击中了装甲带的倾斜部分,落入了低舱,最后在此处**。**的火焰由船的内部蔓延到后部**舱,引起了**。1920年的一个实验为这个说法提供了依据。舰体倾斜装甲会使炮弹在主装甲带和防鱼雷装甲之间**。就是这一理论使后续的乔治五世、狮、和前卫级战列舰放弃了倾斜装甲。
英国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命名的来历是什么
胡德号的命名是以18世纪英国海军上将塞缪尔·胡德命名(取消建造计划其他同型舰均以英国海军历史上的海军上将命名,被人称为海军上将级)。并不是纪念在1916年日德兰海战中殉职的第3战列巡洋舰分舰队司令霍勒斯·胡德海军少将,尽管他们属于同一个名声显赫的家族。
胡德家族在英国皇家海军历史中出现多位战功显赫的将军,包括塞缪尔的兄弟亚历山大·胡德(1726年-1816年)以及其侄儿小塞缪尔·胡德(1762年-1814年)都晋升为海军上将。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是英国皇家海军历史上第4艘以“胡德”(Hood)命名的军舰。
胡德号到底是战列舰,还是战列巡洋舰
胡德号(HMS Hood)战列巡洋舰
建造船厂:约翰·布朗船厂 (Clydebank)
开工日期:1916.5.31后停工,1916.9.1重新开工
下水日期:1918.8.22
完工日期:1920.3.5
这是英国建造的最后一艘战列巡洋舰,是英国皇家海军历史上第4艘以“胡德”(Hood)命名的军舰,属于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该舰在战争紧急应对法案(Emergency War Programme)之下的1916年下令建造。尽管经过了日德兰海战的教训之后,英国人大量修改了设计方案,但英国人清楚由于舰种造成的限制是修改设计方案无法改变的。由于这个原因,胡德号的姊妹舰在1917年被停止建造随后取消,这导致胡德号为英国皇家海军建造完成的最后一艘战列巡洋舰。她的名字是由18世纪英国海军上将塞缪尔·胡德命名的。
是谁击沉了英国胡德号战列巡洋舰
对于胡德号的战沉,英国海军进行了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因为胡德号是日德兰海战经验教训的直接产物,它的开工日期推迟3个月就是为了通过改进设计避免重蹈日德兰海战中英国三艘战列巡洋舰被瞬间击沉的厄运。胡德号的装甲厚度和覆盖范围大大增加,舰体结构得到加强,防火设施更加完善,加上设计独特而可靠的防鱼雷夹层,使其综合防护能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建造的主力舰中属于最佳之列。
在德国公海舰队覆灭、英国皇家海军再次独步天下的20世纪20年代,胡德号在世人眼中是大洋上舰身最长,排水量最大,火力最强,速度最快,防护最好的主力舰。
但就是这样一艘似乎是无可匹敌的战舰,在服役21年后的一场海战中竟然被老对手的一艘新锐战列舰瞬间击沉,而且覆灭之快,人员损失之惨重,与昔日日德兰海战中的先辈何其相似。胡德号的损失,尤其是失去它的过程,对皇家海军乃至整个英国都是一次巨大的震动。
这次震动是7个月前德国U47潜艇在斯卡帕基地击沉“皇家橡树”号和半年后“威尔士亲王”号与“反击”号被日机击沉都无法比拟的。英国人在事后也急于想弄清楚他们心中皇家海军不可战胜的偶像是如何在几分钟内毁灭的。
在严密的调查工作中,接受询问的目击者有近200人,有胡德号上仅有的3名幸存者,有沉没时与其并肩战斗的威尔士亲王号以及担任侦查任务的诺福克和萨福克号重巡洋舰上的英国官兵,甚至还有俾斯麦号上幸存下来的德国战俘。
但是由于胡德号是在一场令人窒息的快速接战中被击沉,沉没的速度快的令人难以置信,致使调查工作最终也未能就它被击沉的原因作出可信的结论。这也使得这艘和1418名官兵一起长眠在3000米海底的战舰至今仍吸引了众多学者和爱好者的目光,这也算是“胡德神话”的另一种延续吧。
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胡德号的**首先发生在舰艉紧邻102毫米(4英寸)副炮发射药舱的后机舱,**产生的破片轻易的穿透了后机舱和副炮发射药舱之间单薄的装甲,而后者存放着18.5吨的102毫米炮弹发射药随之被引爆,随后**的影响迅速波及紧邻该舱室的“X”、“Y”炮塔发射药舱,引爆了两个舱室内的381毫米主炮共94吨发射药,其结果显然是毁灭性的。
但是人们迄今也无法断定“俾斯麦”号上打来的这枚380毫米炮弹是从哪里击穿胡德号的装甲并引爆了重重装甲保护下的**库的。但就是这一枚致命的炮弹,轻而易举的葬送了皇家海军的骄傲与象征。也许真像已经随着“胡德”号沉入到永不见天日的深海中了。
事实上,在英国1918年以前建造的主力舰中,唯一一艘没有在防护方面得到重大改进的就是胡德号。对此皇家海军的很多军官都对开战后胡德号的生存能力表示了担忧。1941年4月,还在胡德号上坐镇指挥的惠特沃斯中将在谈到德国海军新服役的俾斯麦号战列舰时曾说:“如果与俾斯麦号相遇,我舰应以舰艏向敌,这样可以尽量减小受弹面积。”而他的继任者霍兰中将后来采用的战术与惠特沃斯不谋而合。
他期望在开展伊始就以高速直取敌舰,在近距离上转向并发挥全部主炮的威力,这样可以减小在远距离上遭受“俾斯麦”号380毫米炮弹垂直击中胡德号水平甲板的概率,在近距离上也可以指望胡德号相对厚实的侧舷装甲能抗住打击,而此时即使有炮弹击中水平装甲也会因角度太小而无法洞穿甲板。但霍兰中将的设想在他向敌人冲刺的终点被“俾斯麦”号的致命一击摧毁了。
另一点要指出的是,胡德号在沉没前,向俾斯麦号发射了5次前主炮齐射,共计发射了20枚381毫米炮弹,但是全部失的。而欧根亲王号的齐射和俾斯麦号的第五次齐射,击中并摧毁了胡德号。
俾斯麦号不仅击沉了胡德号,并且还重创了威尔士亲王号,但这仅仅消耗了俾斯麦号55发380毫米炮弹。这也足以说明德国舰炮和火控系统的效率了。
俾斯麦号在其最后的一战中,虽然很不走运,开战仅仅10分钟就被罗德尼号战列舰敲掉了“A”炮塔,但其精良的抗沉设计和防火结构使它在经受了719发406毫米和356毫米以及其他各种口径炮弹和至少7枚鱼雷的打击后仍然没有立即沉没。最终还是舰员打开了通海伐后两小时才沉入大海。
不论人们怎样为胡德号受到的那致命的一击开脱,它毕竟是和一个比自己年轻20岁的对手作战。时间已经使双方在战斗力和生存力上出现了无可挽回的差距。
当1941年5月21日皇家海军本土舰队司令托维上将命令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结伴作为先头部队截击俾斯麦号的时候,舰队司令部里的一位军官不仅感慨的发问:“那不是一位老太太和一个小男孩吗?”此话似乎注定了这场会战的结局。
许多人相信胡德号的沉没标志着战列巡洋舰这一舰种的最后的没落。不可否认,即使是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德、日海军所使用的所谓战列巡洋舰相比,胡德号也最完美的体现了战列巡洋舰的设计理念。
故可以恰如其分的称其为最后的战巡。它的航速超过30节,而火力则可以与任何一艘战列舰对抗,其装甲防护已经远远超过其他级别的战列巡洋舰而达到或接近了战列舰的标准,它在历次直行任务中都是作为绝对主力舰参战的。将胡德号的几个重要指标与英德几种主力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对比,它仍旧显出强者风范。
仅与它同时代的军舰相比,其火力和总体防护能力与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相当,但航速要高6节以上;其速度与声望级战列巡洋舰相当,但声望级只有6门381毫米主炮且防护性能只及胡德号的一半
。这说明胡德号已经达到了当时设计人员的愿望。人们只注意到它是被一艘强大的战列舰击沉的,因此将原因一味的归于它是一艘战列巡洋舰。其实随着飞机与潜艇的出现,巨舰大炮的没落已经不可避免。
胡德号生于日德兰未尽的硝烟中,陨殁于与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舰的会战中,它和它的水兵一直都在期待着进行一场属于它自己时代的战斗。这场战斗无论来得早晚,无论结局如何,都是胡德号的光荣所在!
愿长眠于海底的1418名反***英雄安眠。愿胡德号安眠。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的防护到底存在什么**,被俾斯麦号一炮干沉了
先上一个胡德号陨落的动图
纠正一点,胡德号并不是被俾斯麦一炮击沉的,事实上胡德号是被脾斯麦号第五轮舰炮齐射,不幸被击中舰尾的副**库,然后**迅速波及了主**库,胡德号近乎瞬间就断成两半,沉入海中。
那么胡德号到底有什么**,导致自己的副**库被击穿了呢?
胡德号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设计,拥有20多年舰龄的老船了
胡德号的诞生,源于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为应对德国新建的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而制定的“战时应急计划”。
胡德号最开始的设计思路延续了英国战列巡洋舰的一贯思路。
为了取得火力优势,主炮采用与伊丽莎白女王级相同的的4座双联装15英寸炮塔,副炮全部位于露天甲板之上,以减少高速航行和恶劣海况下海浪的影响。
▲胡德号上的主炮
为取得30节以上的航速,该舰沿用了英国战列巡洋舰一贯的细长、轻防护设计,其主装甲带仅厚8英寸,水平装甲仅3英寸。
1956年日德兰海战后,英国损失了3艘战列巡洋舰,英国随之针对旧战列巡洋舰的缺点进行了改造,胡德号被重新设计,其侧舷和水平防护增加到了12英寸和5英寸,并且在某些重点部位强化到了足以抵御15英寸炮的水平。
▲胡德号是英国海军上将级唯一建成的1艘
胡德号建成后,一跃成为整个1920年代世界上最为强大、综合性能最强的主力战舰。
但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胡德号已经是拥有20多年舰龄的老船了,而且在舰艇的各项指标上都落后于新建的战列舰。
胡德号的现代化改装由于二战爆发仅进行了一小部分,未对涉及舰艇生命的防护进行改进。
1940年3月,已经服役20年的胡德号进行了现代化改装,但是仅拆除了12门副炮、对舰艇进行了增强防空能力的改装。
▲胡德号桅杆
随后在第二年安装了火控雷达,并未在涉及舰艇生命防护方面进行改装。
导致胡德号沉没的致命**
由于胡德号是一战时期的老式战列巡洋舰,在装甲防护方面,他没有采用“装甲盒”的概念,其水平装甲和主装甲带顶部并不相连,这就使对方的炮弹可以比较容易从二者的空档之间射入舰体内部。
此外胡德号虽然有着305mm,12度倾斜的主装甲带,但是装甲带高度却不大。装甲带高度是很重要的一个参数,装甲带高度高的话,可以有效保护重要舱室。
▲胡德号沉没
综上所述,造成胡德号迅速沉没的主要原因就是落后的设计**问题,缺乏完整的装甲盒和对炮塔、**库的周密保护才是胡德号迅速沉没的主要原因
英国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是如何被击沉的揭秘胡德号沉没细节
将英国著名战舰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击沉的罪魁祸首就是德国的“脾斯麦”号战列舰。脾斯麦号战列舰曾是德国制造的最大型战列舰,是第三帝国的骄傲。50000吨的满载排水量和8门381毫米舰炮的强悍火力使的脾斯麦号战列舰有着傲视群雄的能力。自从1939年脾斯麦号下水后,它就成为了欧洲各个海权强国的关注对象。1941年5月,“莱茵演习”行动开启,脾斯麦号战列舰带领着欧根亲王号重型巡洋舰突入的大西洋,压制盟军海上运输。获取情报之后,英军便派出胡德号战列巡洋舰与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进行围追堵截。 5月24日的丹麦海峡,英国“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和“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组成的截击舰队与德军编队发生接触,一场恶战由此展开……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建造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满载排水量48000吨,配备8门381毫米主炮,是当时英国最好、世界最强大的战舰之一。入役后,“胡德”号成为英国皇家海军的象征与骄傲,多年以来屡屡作为展示英国国威的礼仪舰巡游世界各国。在英国海军士兵的心目中,她有着一个骄傲的昵称——“全能的胡德(TheMightyHood)”。在拦截德国舰队的这次任务中,坐镇“胡德”号的是英国海军中将兰斯洛特·霍兰。此外,编队中“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拥有44000吨排水量和10门356毫米主炮,整体而言略占上风。 最开始,“俾斯麦”号上的德军指挥官君特·吕特晏斯海军上将对英国分舰队的存在一无所知,直到对方已经极为接近、战斗一触即发时,他才如梦方醒。德国人第一次察觉到敌舰队的踪迹是在5时25分,当时是“欧根亲王”号的声呐接收到了左舷方向传来的螺旋桨噪声,只比英国瞭望员看到德国舰队早5分钟。12分钟以后,德国瞭望员看到一个桅顶,并认为它属于一艘英国巡洋舰,几分钟后他们又看到距离第一个桅顶不远的另一个桅顶。这两艘船似乎在以与“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相近的速度航行,不过吕特晏斯舰队的航向是220度,而敌舰的估计航向是240度。这些新来的家伙是巡洋舰吗?还是更大的舰船? 在“胡德”号上,瞭望员们瞪大了眼睛辨认德国军舰的细节。随着距离逐渐缩短,地平线上呈现出的桅杆和上层建筑的部分越来越多。不过和吕特晏斯不同的是,英国指挥官们毫不怀疑正在逼近的对方舰船的身份。 一发现德国舰队,霍兰就下令将航向从240度改为280度,让他的舰队直冲敌舰队而去。这使英国舰队的轮廓变得尽可能的小,从而增加敌人的命中难度。等到距离拉得足够近,霍兰将会让他的舰队转向,使所有主炮都能开火。届时英国军舰将会作为更大的目标呈现在敌人面前,但另一方面,“胡德”号甲板装甲薄弱的缺点在距离缩短后将会被很大程度掩盖。此时,吕特晏斯想避免战斗,因此将自己的航向从220度改成265度。 在这一阶段,双方都犯了错误。霍兰以为德国分舰队中的第一艘船才是最危险的敌人——“俾斯麦”号。不过,在“威尔士亲王”号上,舰员们正确识别出两艘德国军舰的身份,但霍兰还是把攻击的矛头指向“欧根亲王”号。 德国人这边还在为识别敌舰伤脑筋,因为以大角度接近的它们呈现出难以辨识的轮廓。例如,在“欧根亲王”号的射击控制中心,雅斯佩尔(Jasper)中校认为这两艘敌舰都是巡洋舰。 主炮开火的时间正在快速逼近。此时,霍兰的舰队是在迎风航行,舰首激起的水沫不断被海风吹到前部炮塔测距仪的镜头上。如此一来,所有的炮火都不得不依靠主射击指挥仪上性能较差的测距仪来引导。这是一个令人恼火的情况,鉴于敌人的炮火可能会非常准确,这就更令人担忧了。“威尔士亲王”号舰炮的已知问题也带来不确定性。制造商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的民间技术人员不得不守在炮位附近,准备解决战斗中可能发生的任何技术问题。 对英国军舰而言,她们的接敌航线和阵型也很不利。因为霍兰一心想尽快接近敌人,这就意味着从德方瞄准具中观察,这两艘船相互之间挨得比较近。因此德国人可以比较轻松地改换射击目标,不必浪费太多时间就能测准距离和方向。 留在“胡德”号舰桥之上,信号员特德·布里格斯坚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任务上。“我的情绪混杂了期待、狂热的兴奋和恐惧,”他回忆说。“我相信船上没有一个人不认为,‘俾斯麦’和‘欧根亲王’根本对付不了我们强大的‘胡德’。” 时间是5时53分,“胡德”号的速度是28节,司令舰桥楼下的水兵报告:双方的距离已经接近到霍兰打算发起战斗的程度。舰队司令再一次用他的望远镜看了看德国舰队,然后说:执行!” “开火,”克尔舰长下令。 一秒钟以后,舰桥里响起第一枪炮长的口令:“放!” “胡德”号的前主炮用一声巨响发了言,线状无烟**造成的巨大黑色烟云扫过舰桥,4发各重800多千克的弹丸开始了飞向预定目标的23000米航程。 “胡德”号主炮开火,“威尔士亲王”号的主炮几乎是紧跟着射击,德国人的所有疑虑都烟消云散。炮口的巨大火光和超长的射击距离足以说明问题。“真该死!”在“欧根亲王”号上,意识到自己错误的雅斯佩尔大叫。“任何巡洋舰上都不会装那种炮。它们是战列舰。” 但是,吕特晏斯犹豫不决,“俾斯麦”号的舰炮保持着沉默。时间一秒一秒过去,那一刻仿佛永远不会结束。舰桥里一片寂静,只听得到船头劈波斩浪的哗哗水声和桅杆与张线间或尖利、或低沉的风声。“炮弹掠过我们头顶时,”当时守在损管中心里,通过一个进风口听到炮弹呼啸的轮机兵约瑟夫·施塔茨(JosefStatz)回忆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声音就像鞭子一样抽得我全身发抖。那是一种无法形容的声音”。 落在“欧根亲王”号周围的炮弹激起的水柱清楚地证明,“胡德”号的炮火准头不差。不久“威尔士亲王”号的炮弹接踵而至,落点也离“俾斯麦”号很近。随着水柱塌落,炮弹**的声音传到了德国士兵们的耳朵里。 此时此刻,英国军舰射击时的轰鸣追上炮弹,响彻德国舰队上空。在远方的地平线上,可以看到英国人的炮口又冒出新的火光。吕特晏斯还在犹豫。他曾经下过命令,要避免与敌主力军舰的一切接触。但此时他却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一场与两艘英国战列舰或战列巡洋舰的战斗。他该战斗还是该逃跑呢? 此时,霍兰为让尾炮塔也能开火,已经左转了20度,因此德国人更容易看清英国军舰的轮廓了。烟囱和上层建筑清晰可见,任何残存的不确定性都被打消。德国人不再犹豫:那就是“胡德”号。很快,他们对另一艘战列舰也进行了足以确定其身份的细致观察。德国人相信她是“英王乔治五世”号,那艘外观与“威尔士亲王”号几乎完全一致的姐妹舰。英军的炮弹在舰队周围纷纷落下时,吕特晏斯还是拿不定主意。他的两艘军舰都比“威尔士亲王”号快,但要甩掉“胡德”号就比较困难。如果他选择逃跑,那么“俾斯麦”号就只有四门主炮可以开火,而敌人却能够使用10门主炮,至少在“威尔士亲王”号尚处于射程内时是如此。逃跑并不是特别有利。但另一种选择就更好吗?吕特晏斯有胆量对抗皇家海军两艘最强大的战舰吗? “胡德”号的前主炮喷吐火舌,进行第六次齐射,吕特晏斯突然下定决心。“开火,”他对舰长林德曼说,随后又命令将航向从265度改为200度。 在“胡德”号上,一等水兵蒂尔伯恩下士看见橙色的火光冲出“俾斯麦”号的前主炮。他自己操作的舰炮是在左舷,但他仍然能看到那艘德国战列舰深色的身影,以及被炮风吹出的一团巨大黑色烟云。英德两国最大的战舰终于正式开始交手了。 “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都朝着“胡德”号倾泻火力,很快,那艘战列巡洋舰就被近得令人不安的炮弹落点上腾起的白色水柱包围了。 “我记得自己怀着恐惧与沉迷参半的心情目睹‘俾斯麦’的炮口喷出四颗闪亮的星星,”特德·布里格斯写道,“并意识到它们就是瞄准我们的炮弹。” 很快,校射平台上有人喊道:“我们打错了船。‘俾斯麦’号是右边那条,不是左边那条!”霍兰克制住了自己,没有因为这个消息而慌乱。“把火力转移到右边的目标,”他用平静的语气说道。但由于命令从指挥官传递到炮手需要经过很多环节,而“胡德”号不久就被击中,这条命令没有及时执行。在“威尔士亲王”号上,起初的误会已经被纠正,她正在对准“俾斯麦”号射击。第六次齐射的落点覆盖了目标,舰员判断敌战列舰至少被一发炮弹命中。 但是,最先遭受严重损伤的是“胡德”号。布里格斯感觉到“船抖了一下”,而遮蔽甲板上的蒂尔伯恩下士和另几个炮手刚接到去灭火的命令,一些**就开始**。因此,这些炮手们不得不卧倒在甲板上躲避。紧接着,“胡德”号再度中弹,这次是“欧根亲王”号发射的一发炮弹击中前桅楼,但没有**。不过炮弹动能产生的冲击波将许多水兵从桅杆震落到下面的甲板上。有些人在落地前就已经死了。已经卧倒的蒂尔伯恩感觉自己的腿遭到重重一击,回头一看才惊恐地发现,自己被一具残缺不全的尸体砸中了。 另一具尸体落在罗经观测台外面的露天甲板上。克尔中校命令候补少尉比尔·邓达斯(BillDundas)看看那人是谁。邓达斯透过窗户瞄了一眼,面色顿时变得刷白。他摇了摇头说:“我不知道,长官,是个尉官,但我看不出是谁。他没有手,而且……没有脸。” 此时是6时。在“胡德”号上,霍兰下令:“全队左转20度。”双方的距离已经接近到16000米左右。为避免舰尾的炮塔被上层建筑遮挡无法开火,“胡德”号必须采用与德国舰队平行的航向。在“威尔士亲王”号上,信号士官注意到旗舰桁端升起两面蓝色信号旗,表明霍兰已经下令向左转向20度。舰长利奇上校和他的幕僚欣然接受这个命令。前炮塔中的一门主炮发生了故障,但只要完成这个转向,后炮塔就能够开火,为利奇的舷侧齐射增加4门主炮。 “胡德”号开始转向时,“俾斯麦”号第五次齐射的炮弹可能已经飞到了空中。也许不管有没有这次转向,其中的一发炮弹都能击中这艘战列巡洋舰,但是正因为“胡德”号做了转向,一发炮弹击穿了她的侧面装甲。 “我没有听到任何**声,”布里格斯回忆说,但他确实被冲击波震倒在甲板上。他亲眼看见舰桥两侧像焊炬一样炽烈而壮观的火焰直冲云霄。 我们也许永远无法知道,这发致命的炮弹究竟命中了“胡德”号的什么位置,但随之而来的**似乎引燃了舰尾102毫米副炮的发射药库。线状无烟**开始爆燃时,几乎立刻产生极高的气压,冲垮了附近的舱壁并涌入相邻隔舱。火焰一路蔓延到轮机舱,顺着通风系统转头向上,形成一条冲天而起的巨大火舌。同样的火焰还向舰尾冲去,到达X炮塔下方存储着近50吨发射药的**库。这个**库被引爆时,侧面装甲被炸开一个15米宽的大洞,站在“威尔士亲王”号上一门高射炮旁边的舢板军士弗伦奇(French)亲眼看到“胡德”号的X炮塔被炸飞。一眨眼的功夫,火焰就蔓延到Y炮塔,从两个舰尾炮塔到前轮机舱的一段70米长的舰体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整艘军舰断成两截。 虽然有好几千人参加了这场战斗,但其中只有极少数人真正目睹了这场**,而且他们的体验各不相同。利奇上校形容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喷灯”。另一些观察者则认为它是“一团红白色的闪光,形状像个漏斗”,“像一束红色的亚洲大黄”或“一条由火焰组成的、长长的淡红色舌头”。 虽然**的火焰纵穿全舰,瞬间杀死了所有挡在其行进路线上的人,但“胡德”号司令舰桥上的军官们还是过了几秒才意识到战斗已经结束。“罗经发生故障,”值班军官平静地说道。 “操作机构失灵,长官,”舵手通过传声筒报告。 “切换到应急操舵装置,”舰长下令。 就在此时,整艘军舰开始向左侧倾,起初只有10度,接着就是20度、30度,舰桥上的每个人都意识到她再也无法恢复平衡了。“胡德”号即将倾覆。 “大家始终没有一点恐慌,”布里格斯回忆道。“没有人命令我们弃舰。根本没这个必要。” 他奋力走向通往右舷露天桥楼的门,看见航海长约翰·沃兰德(JohnWarrand)中校挡住了自己的去路。沃兰德向旁边挪了一步,朝布里格斯和蔼地一笑,让他走了过去。这个笑容将永远铭刻在布里格斯的记忆中。 在遮蔽甲板上,蒂尔伯恩下士感觉到军舰在剧烈颤抖,看到舰桥和B炮塔之间燃起熊熊大火。他目睹自己的一个战友仰天倒下,死了。蒂尔伯恩的目光扫过甲板时,又看到另一个被弹片划开肚子的水兵正用怀疑的眼神注视着自己的肠子掉在甲板上。这幅场景实在令人无法接受,蒂尔伯恩不得不蹒跚地走向舷边呕吐。他扒住舷边时,意识到海面不在他以往记忆中该在的位置。深色的浪涛正在快速向他接近。他好不容易在海浪涌上甲板之前丢掉自己的钢盔。接着蒂尔伯恩就到了水面以下,他试图往上游,却发现一根天线的电线缠住了自己的脚,正在将他向下拖拽。凭着事后连自己都感到惊讶的镇定,蒂尔伯恩拔出小刀割断电线,不过在此过程中,他已经被拖到水下很深的地方了。 布里格斯在通往露天桥楼的门口犹豫了一会。他瞥了一眼舰桥,看到霍兰坐在座椅里蜷缩成一团,顺从地接受了降临到所有人头上的厄运。这位吃了败仗的舰队司令是布里格斯在船上看到的最后一个人,随后他就被冰冷的海水包围,扯向冒着气泡的海洋深处。与此同时,比尔·邓达斯踩着倾斜的甲板,挣扎着爬到左舷的一个舷窗前。他成功地打碎了玻璃,刚爬出半个身子,海水就涌进船舱将他淹没。 在“威尔士亲王”号上,军官们快速发出一连串命令,以免与正在沉没的旗舰相撞。先前“威尔士亲王”号已经开始向左转向,但此时不得不操纵舵机急速右转。 在目睹“胡德”号毁灭的德国人眼里,这幅景象既壮观又恐怖。在海图室里,诺伊恩多夫(Neuendorff)少校听到施奈德高喊“夹中!”,就箭步冲到左舷的观察窗前。有人嚷嚷说“胡德”号着火了,片刻之后就发生了令人眩目的**。诺伊恩多夫的助手和他站在一起: 起初我们什么都没看到,但稍后我们看到的景象在最狂野的想象中都不可能出现。“胡德”号突然断成两截,成千上万吨钢铁被抛向空中。一千多人死于非命。虽然距离还有18000米左右,但是“胡德”号上迸出的火球仍然像是触手可及。因为感觉实在太近,我忍不住闭上双眼,但是在一两秒钟之后,好奇心又促使我重新睁眼。我感觉就像身处飓风之中。我身上的每一根神经都能感受到**的气浪。如果我能许一个愿望,那我只愿自己的孩子不会有这种体验。 射击指挥仪前的米伦海姆-雷希贝格在耳机里听到说话的人越来越多,最后都无法听清大家说出的单词了。显然是发生了什么大事。他把监视任务交给一个部下,自己跑到左舷的观察窗前。目睹的一切让他深深震惊: 我还在转向“胡德”号时,听到有人喊,“她**了!”“她”——那只可能是“胡德”号!接下来看到的景象是我永生难忘的。起初我根本看不到“胡德”号;她所在的位置只有一根直冲云霄的黑色烟柱。渐渐地,在烟柱底部,我辨认出了这艘战列巡洋舰的船头,它向上翘起一定角度,这是这艘船已经断成两截的确凿证明。接着我看到了令我难以置信的事:她的前主炮冒出一道橙色的火光!虽然“胡德”号的战斗历程已经结束,但她还是打出了最后一次齐射。那艘船上的人令我深感敬佩。 “胡德”号的这最后一次齐射或许并非舰员有意而为。看起来更有可能是电击发系统发生某种短路,导致主炮进行了最后一次射击。另一种可以自圆其说的解释是:米伦海姆-雷希贝格看到的其实根本不是炮口闪光,而是“胡德”号前部**库**造成的火光。**产生的火焰水平冲向舰首。在装甲甲板的约束下,它向前冲破一个又一个隔舱的舱壁,每一次都会被阻挡零点几秒时间。由此造成的延时使后部和前部**库的**稍微错开了一点时间。这点时间足够让这位德国上尉挪到左舷的观察窗前看到**。 在漆黑的水下奋力求生的布里格斯耳边回荡着金属断裂的刺耳噪声、涌向海面的汩汩气泡声和心脏在胸腔中搏动的声音。他试图游泳,但是沉没的“胡德”号造成的吸力将他不停地向下拽。他回忆道: 恐慌消失了。我意识到,这就是我的结局了。但我还不打算轻易放弃。我知道在我头顶上是罗经观测台的天花板,我必须设法绕开它。我成功地避免了被钢质立柱砸昏,但是我在逃生之路上还没有任何进展。吸力正在把我向下拉拽。每过一秒,我的耳鼓受到的压力都在增加,而恐慌又以最严重的程度回来了。我要死了。我疯狂地挣扎,想把自己弄到水面上去。但是我哪儿都没去成。虽然当时的感觉像是永恒,但其实我在水下的时间充其量也就是一分钟而已。我的肺感觉要**了。我知道自己必须呼吸。我****,结果吞了满满一口海水。我的舌头都被顶到喉咙口了。我到不了水面了。我要死了。随着体力越来越弱,求生的意志也离我而去。挣扎又有什么用呢?恐慌的情绪开始淡去。我以前听人说过,淹死是种好死法。我不再努力向上游了。海水就像一个安宁的摇篮。我在它的摇晃中逐渐入睡。我根本做不了什么——晚安,妈妈。我现在就这么躺下了……我准备去见上帝了。就在我幸福地迎接死亡时,身下突然传来一阵冲击,把我像香槟酒瓶的软木塞一样弹射到水面上。我不会死了。我不会死了。我一边踩水,一边大口大口地呼吸着空气。我还活着。我还活着。 蒂尔伯恩下士和邓达斯候补少尉也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弹射到水面上,根据事后的推测,那力量可能来自一台**的锅炉。他们在水面上挣扎时,看到“胡德”号的艏楼消失在水下,仿佛是池塘里的一件玩具。这艘战列巡洋舰的另两个部分——舯部和艉部——已经开始奔向海底。从沉没的军舰上发出的隆隆声和嘶嘶声逐渐淡去;火焰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瞬间熄灭。不久以后,“胡德”号曾在的位置就只剩下一团已经开始消散的黑云和一大片混杂着残骸碎片的黑色油污。 但是战斗还没有结束。“威尔士亲王”号的第六次齐射夹中“俾斯麦”号时,利奇舰长注意到这艘德国战列舰中弹了。他还有机会为英国扳回这一局。但是接下来,“俾斯麦”号瞄准“威尔士亲王”号的第一次齐射就命中目标。一发炮弹撞进舰桥,然而利奇很走运,因为这是一发哑弹,它径直穿透舰桥,从“威尔士亲王”号的另一侧穿出,然后一头栽进水里。但是,38厘米炮弹即使没有**,仍然能够带来浩劫。刚才利奇身边还围着一群尽职工作的下属。转瞬间,他就发现自己身处一片充满烟雾、尖叫、鲜血和断肢残臂的屠场。这位晕头转向的上校挣扎着站稳脚跟时,看见只有信号军士还站在自己身旁。其他所有人都倒在地上,除一人外全部身亡。 这还仅仅是开始。炮弹一发接一发地命中这艘英国战列舰。雷达系统和光学仪器都被打坏,一些小艇和船舱也被摧毁。一架“海象”式飞机刚要起飞引导炮火,就被弹片打得千疮百孔,机组成员不得不迅速弃机。“威尔士亲王”号也进行还击,但她的好几门主炮都出了故障。虽然民间技术人员付出很大努力,但舰炮出问题的速度超过了他们的修理能力。最终利奇下达撤退的命令。如果这场不公平的对决继续下去,结果显然不会对他有利。此时更明智的做法是挽救他的军舰。 交战双方的距离迅速拉大,最后在这片海域只剩下了残骸、油污和三个人。其中两个人是蒂尔伯恩和邓达斯。第三个是特德·布里格斯。他在“胡德”号上服役的童年梦想变成了一场噩梦,并将在他的余生中一直萦绕心头。
英国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参加了哪些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5年英国皇家海军获悉德国在建的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战时应急计划”,计划1916年开工建造4艘战列巡洋舰。
当时新建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航速达到25节,所以新的战列巡洋舰航速要求超过30节。原来设计方案排水量36000吨,装甲防护与之前英国的战列巡洋舰一样未置于优先考虑的地位。
胡德号始建于1916年5月31日。同日日德兰海战爆发,由于装甲防护不足,**库防火措施不力,导致英国海军因**库殉爆损失了三艘战列巡洋舰。
在日德兰海战之后,胡德号推迟了开工日期,针对在这次海战反映出来的战列巡洋舰的防护问题,英国海军改进设计方案,增加了防御装甲厚度,例如侧舷主装甲带由8英寸增加到12英寸,强化要害部位的防护,改进**库防火设施,装甲总重量以及舰体结构重量增加。
在舰体两侧水线以下安装凸出的防鱼雷凸出隔舱,保护**库及动力舱室,提高了对鱼雷防御能力的同时提供了额外的浮力。胡德号虽然防护水平得到一定加强,但是其水平防御装甲和隔舱间防护仍然存在隐患。
胡德号采用英国海军传统的长艏楼船型,动力系统首次采用新型小水管锅炉,效率提高,试航时最高航速达到32节。胡德号的主炮沿用当时英国海军战列舰装备的15英寸口径火炮,4座双联装主炮塔分别位于艏艉呈背负式各两座。采用半封闭式炮塔的副炮位于露天甲板之上的甲板室两侧舷,位置距离水线较高,避免了高速航行时与恶劣海况时海浪的影响。
1916年9月1日胡德号正式开工建造,其他3艘同型舰也陆续开始建造。随着德国战列巡洋舰建造停滞,1917年3月停建3艘同型舰,只留下建造进度较快胡德号继续建造。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临近结束,建造工作放慢了进度。胡德号于1918年8月下水,于1920年5月5日完工服役。胡德号完工时标准排水量41200吨,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主力战舰。
1930年代期间胡德号进行了数次局部的改装,拆除两舷副炮,加装高射炮。1929年加装舰载飞机弹射器,1933年撤除。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大规模现代化改装的计划被取消。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1940年法国战败投降后,英国为了防止法国舰队为德国所用,7月3日胡德号作为旗舰率领驻地中海的H舰队炮击并重创阿尔及利亚的米尔斯克比尔军港的法国舰队。
1941年5月24日,胡德号与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一起在丹麦海峡追踪拦截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被德舰炮弹命中,引起后部主炮**库发生**,舰体断裂迅速沉没。
胡德号是战列巡洋舰,俾斯麦是战列舰,可我看他俩差不多大啊
是不同的,胡德号吨位较大,速度较快
一、胡德号战列巡洋舰
为了对付德国海军的马肯森级超无畏战列巡洋舰,英国海军根据1915年建造的4艘战列巡洋舰。标准排水量:42670吨,全长262m,宽31米,吃水8.7m,功率144000马力,航速31节,续航力:10节时4000海里 ,舰员1477人。
二、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规格如下:
标准排水量:41700吨,全长248m,宽36m,吃水8.7m,功率138000马力,航速29节,续航力16节时9280海里,武备:380mm47倍径双联装炮4座,149mm55倍径双联装炮6座,装甲:舷侧320mm,甲板120mm,炮座340mm,炮塔前部360mm,司令塔。舰员:2092人。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的传奇经历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了对抗德国准备建造的战列巡洋舰,根据英国皇家海军的“战时紧急计划”,计划耗巨资建造4艘战列巡洋舰,1916年5月31日日德兰海战爆发了,针对在这次海战反映出来的问题——战列巡洋舰防护方面的脆弱性,从1916年9月1日开始,胡德号经过重新设计继续建造(4艘战列巡洋舰已经铺设龙骨,随着后来英国放弃了建造计划,最后只有“胡德”号建成,其余3艘在1917-1918年被取消)。1920年完工服役,“胡德”号在皇家海军中是最大,成本最高的主力舰,而且她的航速是当时海军主力舰中最快的。“胡德”号被视为英国皇家海军的骄傲,成为大英帝国海上国力的象征,她给人深刻印象,在其服役生涯中多次作为英国皇家海军展示英国国威的礼仪舰出巡世界各国而受人瞩目。大英帝国广布全球的海外殖民地和殖民利益,需要有强大并且可以快速集结的舰队保护和炫耀,所以战列巡洋舰就应运而生了,并且完成这样的任务还是胜任的,但将其用于海上战列决战就再次证明了是不太合适的。“胡德”号服役后,曾被任命为本土舰队战列巡洋舰分队旗舰。从1920~1929年,“胡德”号多次作为大英帝国和皇家海军的形象大使巡游世界,特别是1923年11月~1924年9月,“胡德”号率领“反击”号战列巡洋舰以及皇家海军第一轻巡洋舰中队的5艘轻巡洋舰进行了代号“帝国巡游”的环球航行。官兵们称这次愉快的旅行为“世界盛宴”。期间编队共航行38153英里,6次跨经赤道,共访问了26个港口,每到一处都盛况空前,75万人次的访客登上过它的甲板,舰上共举办了37700次舞会或宴会。有趣的是还曾经发生过“胡德”号舰长因握手次数过多致使右手受伤的事情。这次航行使得“胡德”号成为最受世人瞩目的一艘战舰。1929年6月~1931年5月,“胡德”号在朴茨茅斯接受大修和现代化改装。这也是它服役期间接受的唯一的一次大规模现代化改装。除了改装航空设备和加装了“砰砰”炮外,还更换了新的火炮射击指挥系统和无线电天线。在防护方面则将381毫米主炮炮弹输弹系统改为气密型并降低了鱼雷装弹系统的位置。第21~23号水密舱被改为淡水舱。通过改装前主炮到锅炉舱之间的舰底结构,使舰上的最大储油量由3895吨提高到4615吨。另外在指挥舱,舰载小艇,探照灯等方面也有一些改进。大修之后的“胡德”号被任命为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战列巡洋舰中队旗舰。它和麾下的“反击”号和“声望”号是英国仅有的3艘战列巡洋舰。但在1931年9月“胡德”号却经历了一次皇家海军历史上罕见的哗变事件。当时英国正经历着严重的经济衰退。两年前上台的工党政府因面临巨额赤字和债务,不得不采取大幅增税和削减开支的办法,其中包括将皇家海军资深水兵(1925年以前入役者)的薪金减少1/4。这一下引起了英国水兵的巨大不满。9月15日,集结在苏格兰克罗默蒂湾的皇家海军本土舰队原计划前往北海演习,由于坐镇“纳尔逊”号的舰队司令霍奇斯上将患病,舰队临时由“胡德”号上的汤姆金森少将(就是“胡德”号的第一任舰长)指挥。情绪激昂的水兵们在9月13、14日聚集在一起商讨对策,而舰队司令部成员仍留在“纳尔逊”号上,汤姆金森对事态的严重性也估计不足,未能及时采取安抚措施。结果在9月15日清晨只有“反击”号战列巡洋舰按时出海,包括“胡德”号在内的其他8艘主力舰的1.2万余名水兵拒绝服从命令,无所事事的聚集在军舰的前甲板上,对军官们的恫吓也置之不理。汤姆金森少将这才意识到大事不妙,立即向海军部发电求救。海军部很快向水兵作出妥协,答应降低薪金削减额度,这才平息了自1797年诺尔哗变事件后皇家海军最大的一次兵变。9月16日晚舰队终于出海训练。事变后有24名水兵被开除,同时海军部严厉指责了汤姆金森少将处事不力。这位将军不久就被迫离开海军。他没想到自己一生的荣辱竟然和“胡德”号联系的如此紧密。1935年1月23日,“胡德”号在航渡中与“声望”号相撞,右舷尾部受轻伤,幸无大碍。1936年-1939年西班牙内战期间曾进行中立巡逻。1937年4月,“胡德”号作为坎宁安将军的旗舰驶近西班牙海岸对西班牙内战进行威慑性干预。1940年进行现代化改装:拆除两舷12门副炮,还拆除水下防雷装甲设施,重新安装了舰桥,考虑到当时的空中威胁,加装了7座双联装4英寸口径高射炮,3座8联装40毫米口径“砰砰”(pom-pom)炮,还加装了新设计的5座20管76mm口径火箭发射器(可算是最早的防空火箭,但防空实战时并不可靠),这次改装使她减少了1,200吨排水量,提高了航行速度。 1939年年8月31日,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一天,“胡德”号在斯卡帕湾再次成为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战列巡洋舰中队旗舰。9月25日,英国潜艇“旗鱼”号在北海被德国舰艇炸伤。“反击”号战列巡洋舰率领第18巡洋舰中队前往接应。随后英国人得知德国主力舰可能出动。本土舰队司令福布斯上将立即率领“纳尔逊”号、“罗德尼”号、“胡德”号和“皇家方舟”号倾巢出动,企图打一场日德兰式的大会战,结果是空跑一场,在回航途中还遭遇了13架容克88轰炸机,其中4架攻击了“胡德”号,一枚**命中了其左舷,所幸**被弹落到了海中才**,没有造成严重伤害。事后德国方面却声称“重创”了“胡德”号,以此来羞辱皇家海军。这是服役已经接近20年的“胡德”号第一次经历战火的洗礼。1939年10月30日,“胡德”号、“罗德尼”号正伴随着本土舰队旗舰“纳尔逊”号在奥克尼岛以西海域巡弋,为一支来自挪威的铁矿石运输船队护航。德国潜艇U56向它们发射了3枚鱼雷,其中2枚击中了“纳尔逊”号,可是由于引信失灵,2枚鱼雷均未**。11月,德国海军“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战列巡洋舰进入大西洋执行代号“柏林演习”的海上破交战,击沉多艘盟军商船和战舰,“胡德”号和一队英国驱逐舰加入让·苏尔将军指挥的法国舰队,在大西洋上搜索德舰,但未获战果。到1940年6月,“胡德”号一直都在北海一带直行巡逻和护航任务。并曾在4月参加了代号“报春花”的向挪威运送海军陆战队的行动,虽然频频出动,但未与德国舰艇交火。期间“胡德”号还在1940年3月进行了最后一次现代化改装,拆除所有140毫米火炮,加装了3座双联102毫米火炮和4座防空火箭。此时“胡德”号的最大满载排水量已经达到49133.7吨,是当时皇家海军最大的战舰。1940年6月,随着法国军队的迅速溃败,地中海局势急剧紧张。6月18日,“胡德”号和“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驶抵直布罗陀,加入萨摩威尔中将的H舰队,准备执行代号“弹射器”的行动,“以一切必要的手段防止法国舰队落入德国人之手”(丘吉尔语)。7月3日早晨,以“胡德”号为旗舰的H舰队在阿尔及利亚的米尔克斯比尔港外,向港内驻泊的法国舰队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或者加入皇家海军,或者就地自沉。法国舰队司令让·苏尔上将严词拒绝了这一要求。英国人的耐心一直持续到日落时分。下午5时55分,“胡德”号及“决心”号、“勇士”号战列舰向港内开火,法舰也猛烈开火还击。炮战持续了两个多小时。“胡德”号的主炮共进行了56次齐射,火力都集中在“布列塔尼”号战列舰和“敦刻尔克”号战列巡洋舰上。381毫米巨炮显示了其巨大的威力。“布列塔尼”号连连中弹,很快起火沉没,“敦刻尔克”号也被重创。港内的所有法国军舰除“斯特拉斯堡”号战列巡洋舰在烟幕的掩护下逃走外,均被击沉或重创,法国官兵有1200多人阵亡。而英舰则损失轻微。“胡德”号的右舷中弹2发,有4人受轻伤。这是“胡德”号第一次在实战中使用自己的主炮,也是它一生中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遗憾的是它击败的是自己的盟友。随后,“胡德”号和其他主力舰掩护“皇家方舟”号和“巨人”号航空母舰在地中海执行了一系列攻击法国和意大利海军基地的行动。1940年8月,“胡德”号重返斯卡帕湾继续在北海搜索德国海上袭击舰。1941年1~3月,“胡德”号在罗塞斯加装了一部284型火控雷达,为此前主桅还作了一系列的改动。3月6日,英王乔治六世登上“胡德”号,最后一次检阅了这艘战舰。英勇战沉1941年5月18日,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和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驶入大西洋。英国海军在21日发现这两艘船,海军部正确地判断出德舰的意图——突入大西洋进行破交作战,并制定了先发制人的作战计划。24日5时35分“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发现了德舰,5时52分在23,000米的距离上,胡德号向对方开火,5时55分德舰集中火力向“胡德”号开火。交战不到6分钟,双方距离接近到13,600米的距离上,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一发重800公斤的380毫米口径穿甲弹命中了“胡德”号,引发了“胡德”号后部炮塔**库发生了毁灭性的大**,后炮塔被炸飞掀到了空中,“胡德”号在**处断裂成两截,迅速沉没(冰岛Reykjanestá角160海里以西,63-00’N,32-00’W)。全舰1418名官兵阵亡,包括舰队指挥官兰斯洛特·霍兰海军中将,仅有3人获救。其实,“胡德”号还是具备一定战斗力的,但倒霉的“胡德”号仅被“俾斯麦”号一枚380毫米口径穿甲弹诡异的命中了舰体后部后,就引起后部主炮塔**库的殉爆。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曾经被视为是英国皇家海军的骄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主力舰。但是她有如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在经历了一生的不平凡后,遭遇了最后的悲惨结局。:“战列巡洋舰”出自英语的“Battle cruiser”。该种军舰是在1904年由当时的英国第一海务大臣约翰·费舍尔上将提出的“理想型巡洋舰”的概念。由于“无畏”型战列舰机动性的**和其数量严重不足,使当时装甲巡洋舰成为舰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舰队决战中充当辅助打击力量。为此约翰·费舍尔提出战列舰上的主炮安装到装甲巡洋舰上,1906年动工的“无敌”号,成为世界上第一艘战列巡洋舰。之后德国仿效英国建造了该国的战列巡洋舰。 1941年5月22日0时50分,“胡德”号战列巡洋舰上飘扬着兰斯洛特·E·霍兰德海军中将的将旗,率领“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5艘驱逐舰缓缓驶出斯卡帕湾,前往丹麦海峡拦截德国海军“俾斯麦”号战列舰。谁也没有想到这是“胡德”号的最后一次出航。5月24日5时15分,“胡德”号向斯卡帕湾海军无线电站发出了最后一份只有几个字母和数字组成的电报,大致意思是:“一艘战列舰,一艘巡洋舰,17英里,013海区,210航向。”当晚9时,皇家海军正式发出公告:“英国皇家海军今晨在格陵兰外海拦截并攻击了包括‘俾斯麦’号在战列舰在内的德国舰队。战斗中‘胡德’号不幸被击中**库并发生**。‘俾斯麦’号被击中。追击行动仍在进行中。‘胡德’号上可能无人幸存.......”关于“胡德”号、“威尔士亲王”号和“俾斯麦”号、“欧根亲王”号交战的过程已经有大量的文献资料介绍,这里记述的仅仅是“胡德”号的最后几分钟。在1941年5月24日5时52分,英舰队与德军编队距离接近到23000米时,霍兰德中将下令开火。“胡德”号首先向德军编队开火射击。由于德军舰队俾斯麦号战列舰和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的迷彩涂装一致,以及当时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航行于编队前方,所以造成了胡德号对德军舰型的误判,“胡德”号向位于编队前列被认为是“俾斯麦”号的敌船开火,实际射击目标是“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而“威尔士亲王”号舰长则准确判断出位于编队后面的那一艘才是“俾斯麦”号,一分钟后“威尔士亲王”号向德舰开火。此时,德国军舰航向265度,在英舰西北方向,航向西南。英舰队航向300度,航向西北偏西,航速28节,向敌舰径直驶去。5时53分,德舰左转航向200度。这使英国战列舰的尾部主炮无法转到朝向敌舰的方向,英舰只能以舰艏的4门381毫米和6门356毫米舰炮攻击,而德舰能用全部的战列舰的8门380毫米舰炮和巡洋舰的8门203毫米舰炮向英舰射击。并且“威尔士亲王”号的主炮由于当时并未完成全部测试,存在机械问题,尾部炮塔在战斗开始前发生机械故障无法旋转,且战斗开始时仍未修复。在战斗刚刚开始时“威尔士亲王”号的A炮塔有一门火炮因升降机构故障而无法射击,因此英舰的火力优势无从发挥。不过“威尔士亲王”号还是命中了“俾斯麦”号。5时54分,“俾斯麦”号开火还击。随着“俾斯麦”号向“胡德”号开火射击,此时胡德号上英国官兵才发现先前的射击指向了一个错误的目标。而此时,来自“欧根亲王”号一发203毫米炮弹命中“胡德”号,弹着点是右舷舯部甲板,一个高炮**箱中存放的4英寸高射炮炮弹和UP火箭的部分**被引爆。火势很大并且接连传出来**声。但霍兰中将命令下属对此不要理会,可能是他认为大火仅仅只会波及甲板,**也只会伤及损管人员,损害能很快得到控制。5时55分,英舰队左转航向280度,来自“欧根亲王”号的炮弹再一次命中“胡德”号,此时“胡德”号继续以28节的速度前进并向德舰射击。交火后的第四分钟,双方距离接近到18000米。5时59分,就在“威尔士亲王”号第9次齐射后,看到“胡德”号上挂起“蓝2”信号旗,随即命令向左转向20度。霍兰中将此举无疑是想通过转向,让后主炮也能射击,发挥英舰的火力优势。但“胡德”号并没有在发出信号的同时立即开始转向。此时“俾斯麦”号枪炮长已经准确的测出了“胡德”号的距离,下令“齐速射”。“俾斯麦”号在16000米的距离上第四次齐射对“胡德”号实现“跨射”。直到6时整,双方相距约13600米,“胡德”号上再次挂起“蓝2”信号旗并开始转向。而此时“俾斯麦”号进行了第五次齐射。炮弹命中了“胡德”号的主桅后部。“胡德”号的后主桅附近的救生艇甲板突然冒出大量浓烟并发出十分沉闷的**声。声音虽然不很响,但却十分剧烈,“胡德”号的后半截舰身随即被黑烟笼罩。随后“胡德”号上发生了剧烈的大**。**发生在船体中后部,几乎一瞬间,整艘军舰就被烟雾和火光吞没,“胡德”号的X主炮塔被猛烈的**整个掀到了空中数十米的高空,而**的硝烟则直冲到数百米的高空,大量的舰体碎片甚至包括一些舰员尸体被抛向空中并散落在甲板上和四周的海中,有些舰体碎片甚至落在“威尔士亲王”号的甲板上(当时两舰相距约950米)。**发生后,“胡德”号先向右倾斜了6~7度,随后又向左倾侧。舰身在后主桅处断裂成两截。后部被炸成一堆残骸,与前部分离后向左倾覆沉没。舰艏则在**几秒内就被抬离海面,落入水中之后,后部断裂处大量进水,迅速下沉,然后整个前半部分舰艏向上后部向下垂直的沉入大海。此时位于“胡德”号后方约900米处的“威尔士亲王”号右舵转向,以避开“胡德”号的残骸。“胡德”号从**到从海面消失仅仅两分多钟,这说明剧烈的**瞬间摧毁了“胡德”号的大部分水密结构和纵梁、纵桁以及龙骨。可以推测**中心附近以及舰身后半部分的舰员在**时就大部分阵亡,而舰艏部分由于迅速由高速前进状态变成垂直于海面,官兵们由于无法判断方位和找不到逃生通道而随舰体沉入大海。船骸沉没于北纬63°20’,西经31°50’的1500英尺深大西洋中。3个半小时后当“电”号驱逐舰率先赶到“胡德”号的沉没水域时,除了趴在救生筏上的3个人外,再没找到有别的生还者,而仅有的3名幸存者都是在**后迅速逃离战位并拼命游离正在下沉的舰体才幸免于难的。“胡德”号沉没时,舰上总共有1421名官兵,仅有3人获救,这三人为泰德·布里格斯、鲍勃·添邦利(Bob Tilburn)以及比尔·登打斯(Bill Dundas),其余官兵包括霍兰中将,全部阵亡。“胡德”号上的牺牲者中,除英国皇家海军的官兵外,还有几名法国和波兰的水兵。战后,“胡德”号得到了她一生中唯一的一个战斗荣誉称号——“俾斯麦1941”。(注:图片为胡德号全体舰员1939年的全家福。他们中的少数人幸运的在“胡德”号战沉前退役。而照片中的大部分人都随着胡德号永远的沉入阴暗寒冷的大西洋。)。在条件允许下,炮火指挥官传入全速射(RAPID FIRE)命令,此时每7秒便有一发主或副炮炮弹出膛;最后再进入舷侧齐射(BROADSIDE),主炮(条件允许下包括副炮)齐射(SALVO),如果在以上任一过程中发生较大偏差的话,则回到炮塔单管交替射击直到再次出现近失弹或跨射为止。追求跨射的意义在于:保持对目标的跨射,能够达到最大的命中概率。 对于“胡德”号的战沉,英国海军进行了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因为“胡德”号是日德兰海战经验教训的直接产物,它的开工日期推迟3个月就是为了通过改进设计避免重蹈日德兰海战中英国三艘战列巡洋舰被瞬间击沉的厄运。“胡德”号的装甲厚度和覆盖范围大大增加,舰体结构得到加强,防火设施更加完善,加上设计独特而可靠的防鱼雷夹层,使其综合防护能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建造的主力舰中属于最佳之列。在德国公海舰队覆灭、英国皇家海军再次独步天下的20世纪20年代,“胡德”号在世人眼中是大洋上舰身最长,排水量最大,火力最强,速度最快,防护最好的主力舰。但就是这样一艘似乎是无可匹敌的战舰,在服役21年后的一场海战中竟然被老对手的一艘新锐战列舰瞬间击沉,而且覆灭之快,人员损失之惨重,与昔日日德兰海战中的先辈何其相似。“胡德”号的损失,尤其是失去它的过程,对皇家海军乃至整个英国都是一次巨大的震动。这次震动是7个月前德国U47潜艇在斯卡帕基地击沉“皇家橡树”号和半年后“威尔士亲王”号与“反击”号被日机击沉都无法比拟的。英国人在事后也急于想弄清楚他们心中皇家海军不可战胜的偶像是如何在几分钟内毁灭的。在严密的调查工作中,接受询问的目击者有近200人,有“胡德”号上仅有的3名幸存者,有沉没时与其并肩战斗的“威尔士亲王”号以及担任侦查任务的“诺福克”和“萨福克”号重巡洋舰上的英国官兵,甚至还有“俾斯麦”号上幸存下来的德国战俘。但是由于“胡德”号是在一场令人窒息的快速接战中被击沉,沉没的速度快的令人难以置信,致使调查工作最终也未能就它被击沉的原因作出可信的结论。这也使得这艘和1418名官兵一起长眠在3000米海底的战舰至今仍吸引了众多学者和爱好者的目光,这也算是“胡德神话”的另一种延续吧。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胡德”号的**首先发生在舰艉紧邻102毫米(4英寸)副炮发射药舱的后机舱,**产生的破片轻易的穿透了后机舱和副炮发射药舱之间单薄的装甲,而后者存放着18.5吨的102毫米炮弹发射药随之被引爆,随后**的影响迅速波及紧邻该舱室的“X”、“Y”炮塔发射药舱,引爆了两个舱室内的381毫米主炮共94吨发射药,其结果显然是毁灭性的。但是人们迄今也无法断定“俾斯麦”号上打来的这枚380毫米炮弹是从哪里击穿“胡德”号的装甲并引爆了重重装甲保护下的**库的。但就是这一枚致命的炮弹,轻而易举的葬送了皇家海军的骄傲与象征。也许真像已经随着“胡德”号沉入到永不见天日的深海中了。事实上,在英国1918年以前建造的主力舰中,唯一一艘没有在防护方面得到重大改进的就是“胡德”号。对此皇家海军的很多军官都对开战后“胡德”号的生存能力表示了担忧。1941年4月,还在“胡德”号上坐镇指挥的惠特沃斯中将在谈到德国海军新服役的“俾斯麦”号战列舰时曾说:“如果与‘俾斯麦’号相遇,我舰应以舰艏向敌,这样可以尽量减小受弹面积。”而他的继任者霍兰中将后来采用的战术与惠特沃斯不谋而合。他期望在开战伊始就以高速直取敌舰,在近距离上转向并发挥全部主炮的威力,这样可以减小在远距离上遭受“俾斯麦”号380毫米炮弹垂直击中“胡德”号水平甲板的概率,在近距离上也可以指望“胡德”号相对厚实的侧舷装甲能抗住打击,而此时即使有炮弹击中水平装甲也会因角度太小而无法洞穿甲板。但霍兰中将的设想在他向敌人冲刺的终点被“俾斯麦”号的致命一击摧毁了。另一点要指出的是,“胡德”号在沉没前,向“俾斯麦”号发射了5次前主炮齐射,共计发射了20枚381毫米炮弹,尽管有跨射,但是全部失的。尽管,胡德号的航速超过30节,与巡洋舰无二,而火力则可以与任何一艘战列舰对抗,但是她可悲的甲板装甲防护却无法抵挡炮弹的来袭,只有在和英国的几种主力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对比时,它才能够显出强者风范。与它同时代的军舰相比,其火力和总体防护能力与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相当,甚至还要更好,但航速却比后者要高6节以上;其速度与声望级战列巡洋舰相当,但声望级只有6门381毫米主炮且防护性能只及“胡德”号的一半,这说明“胡德”号已经达到了当时设计人员的愿望,只是,那一切都是一战时的标准了。
更多文章:

格兰杰膝盖怎么受伤的(步行者的当家球星格兰杰哪里受伤了,怎么受的伤!)
2025年4月18日 06:48

basketball怎么读(basketball汉语怎么读)
2025年3月28日 06:45

保罗和库里同为控球后卫,谁对球队的帮助更大?巅峰保罗和库里哪个带队能力比较强为什么
2025年4月30日 21:02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失败(双曲线一号第4发民营商业运载火箭发射失利,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025年4月29日 19:26

阿赫利vs皇马(FM2011谁给推荐点5星4星教练,开档妖人)
2025年3月30日 09:18

nba未来第一人(如果詹姆斯走下神坛,联盟未来第一人将会是谁)
2025年4月6日 15:50

高拉特加入中国国籍(中国国籍不是特别难入吗,为什么高拉特能入)
2025年4月13日 11:40

欧冠死亡之组(32!死亡之组再升级:国米生死战,皇马“耻辱一败”)
2025年4月27日 15:04

ufc李景亮vs奇马耶夫(霸气!李景亮要和奇马耶夫二番战,直言:我现在是为老婆孩子而战)
2025年4月12日 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