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人希望德奥合并吗(德奥合并真的是民心所向吗)
本文目录
- 德奥合并真的是民心所向吗
- 德国和奥地利还能合并吗
- 德国和奥地利怎么就合并不了
- 二战时奥地利人愿意并入德国吗详细点
- 同族的德国和奥地利究竟为啥难合并欧洲各国到底顾虑啥
- 德奥合并的问题
- 为什么奥地利不和德国合并
- 希特勒是奥地利人还是德国人,如果是奥地利人怎么非要让奥地利被德国吞并如题 谢谢了
- 奥地利和德国为什么不合并
德奥合并真的是民心所向吗
是。奥地利是自愿被德国合并的。奥地利和德国属于同一个民族,在历史上同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一战以后,奥地利损失了大量的领土,在政治上十分低下,所以民间有意向和德国合并,重振历史荣耀。民间对合并的支持度很高,仅有少数政治家反对。
德国和奥地利还能合并吗
二战中德国首先侵略的是哪个国家?很多同学会选择捷克斯洛伐克,因为“慕尼黑阴谋”后德军武装入驻苏台德地区,捷克斯洛伐克的国家主权因此遭到严重破坏。然而正确答案却是奥地利,因为“德奥合并”之后就不存在奥地利这个国家,可在大家的印象中奥地利为何不像一个受害者呢?这就涉及到德意志民族和德意志国家的区别问题,也正是在民族认同的驱使下,德国和奥地利在数百年的时间里一直在尝试着各种方案的“合并”。 早先在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统一的德意志国家并不存在,虽然处在同一个“帝国”框架之内,但普鲁士就是普鲁士,奥地利就是奥地利,大家各自拥有强大的实力。当时代发展到有必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国家时,普鲁士和奥地利却分别提出了两种“合并”方案。虽然无论普鲁士还是奥地利都是主张合并的,但普鲁士严格坚持着“纯粹德意志民族”的主张,除非奥地利肯放弃其治下的非德意志民族和土地,否则绝不把奥地利纳入新生的“德国”版图。 而此时处在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的奥地利并不愿意放弃经营百年的成果,更不愿意靠“自断臂膀”的方式迎合普鲁士,于是普奥战争爆发,得胜后的普鲁士干脆将奥地利排除在“德意志第二帝国”之外。失败后的奥地利继续与境内的众多非德意志人生活在一起,并很快在此基础上成立二元制的“奥匈帝国”。出于主体民族之间的血缘亲近感,德国与奥匈帝国仍旧是亲密无间的军事盟友,突出表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阵营选择上。 当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遇刺之后,德国毫不犹豫地选择向协约国复仇,结果就是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告终,德国和奥匈帝国遭受严重的制裁,其中奥匈帝国由于下辖的民族众多,因而在英法列强的鼓动下,大量举着民族旗号的群体宣布独立。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罗马尼亚等等先后宣布脱离奥匈帝国,到最后偌大的帝国只剩下一个奥地利。奥地利面积8.39万平方公里,比重庆市稍大一些,人口890万(2020年1月)。而德国面积约35.76万平方千米,欧盟第四,比我国云南省要小。德国人口约8315万,欧盟第一,GDP总量也是欧盟第一。 从民族属性上说,德国的德意志人和奥地利的德意志人同属一个民族,此时由于奥匈帝国的非德意志地区纷纷独立,剩下的奥地利反而更加纯粹,于是奥地利人寻求与德国合并的意愿极为迫切。按照当时流行的国际原则,即使身为战败国,“德奥合并”的权利也应该受到尊重,但英法显然在这方面执行着“双重标准”。一方面,奥匈帝国境内的非德意志人要独立的话就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奥匈帝国境内的德意志人要与德国合并的话就大力反对。 英法不愿意看到一个庞大而统一的德意志国家出现在欧洲大陆,同时也正因为如此,诸如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等国独立的时候还捎带从奥地利边界圈走相当一部分德意志人,而这些都受到了英法的默许。或许是战败的耻辱,也或许是对不公正的愤怒,德国很快在希特勒的带领下走上复仇之路,而奥地利也最终冲破禁锢得以与德国合并。可惜战车一旦开动就很难停下,将奥地利划为“第三帝国”的一个省之后,德国还想着把曾经崩落的碎片全部找回。 奥匈帝国解体时,德意志人口占多数的苏台德地区被捷克斯洛伐克带走,于是苏台德成为希特勒的下一个目标,之后是但泽走廊、梅梅尔等等。二战全面爆发之后,德国的战争机器被苏联和英美从东西两线砸烂,以“自愿”原则合并的德奥两国不得不再次分离,直到今天德国与奥地利虽然说着同一种语言,但仍旧是两个国家。 德国的经济、人口不但独霸欧盟,放在整个欧洲来看,德国GDP总量欧洲第一,人口只比俄罗斯少。欧洲以德意志人为主且大部分人讲德语的国家有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此外比利时、卢森堡、波兰也有部分人说德语,德奥合并是任何其他欧洲国家不愿看到的。
德国和奥地利怎么就合并不了
NO.270,木艮聿/文
校/听风者 画/傲慢的上校 图/地缘谷
1918年11月11日,以德国外交大臣为首的代表团揣着白旗穿越前方阵地,来到位于巴黎东北50千米处的贡比涅森林,与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元帅签订投降协议, 一战结束 。
战争结束以后,欧洲诞生了许多新生的民族国家,但最特别的是在奥匈帝国的废墟上成立的“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从它成立到终结一共只经历了一年时间。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它多次寻求与德国合并,最终 主张幻灭 ,成为 德奥合并的一个缩影 。
奥地利(Österreich)本意为“东方的边藩”,在1278年的边疆领之战后直到一战结束都由哈布斯堡家族统治。 历史 上的哈布斯堡家族依靠着强大的联姻能力统治过欧洲大陆上的广大领土,但随着欧洲民族主义的盛行,奥地利并没有成为像欧洲其他国家那样的民族主义国家,占少数的德意志人依然统治着其他人口占多数的民族,国内矛盾日益尖锐。
带着种种问题,施行二元帝国制的奥匈帝国与德意志帝国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经历四年的战争后,同盟国一方深感自己即将败亡,于是奥匈帝国境内各种势力开始为战后做准备。
1918年10月12日,奥匈帝国皇帝卡尔一世会见了国内各大势力的领导人。德意志民族主义者希望建立君主立宪制, 社会 民主党人希望建立一个共和国,该共和国要么成为国际联盟的成员,要么加入德国,而**教 社会 主义者希望保留君主制。
10月16日,迫于形势,皇帝卡尔一世发表了一份宣言提出将奥匈帝国改为一个 民族联盟 ,在这个联盟里,各民族都拥有相当大的自治权,但因为国少数民族如捷克人和斯拉夫人已经走上了独立建国的道路,所以这个提议 为时已晚 。
10月21日,随着帝国的逐渐崩溃,最后一届帝国国民议会的208名德意志代表开会,宣布自己为“德意志奥地利临时国民议会”,代表了境内所有的德意志人。在此之前,克罗地亚人,赛族人和斯洛文尼亚人已于10月6日宣布脱离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10月7日,境内的波兰人宣布脱离奥匈帝国,并在11月与德俄境内的波兰地区统一,成立波兰第二共和国。10月24日匈牙利宣布和奥地利的联盟在月底到期。
奥匈帝国境内的民族构成原本就 颇为复杂 ,在内忧为患的情况下想维持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确实非常困难
待到11月11日,战争彻底结束,皇帝卡尔一世宣布退位,放弃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11月12日国民议会正式宣布成立“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
其宣示主权的领土包括上奥地利省,下奥地利省,德意志波希米亚省,苏台德省,施蒂里亚省,萨尔茨堡省,蒂罗尔省,克恩顿省,福拉尔贝格省,并任命 社会 民主党人卡尔·伦纳(Karl Renner)为临时总理,并起草临时宪法,其中一条规定“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为德意志共和国的组成部分”,这项规定反映了大部分代表的观点,因为在奥匈帝国解体后不久,匈牙利就拒绝向奥地利出售粮食,捷克也拒绝向奥地利出售煤炭。那些议会代表认为奥地利作为一个单独的国家在国际上将面临种种困难,而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 和德国合并 。
在政治动荡和经济崩溃的背景下,奥地利的政治领袖认为国家的唯一出路就是和德国合并。奥地利能和德国合并的重要基础就是美国威尔逊总统的 十四点原则 。虽然德奥两国为战败国,但是 民族自决 的权利理应得到尊重。
11月15号奥地利当局向威尔逊总统发送电报,希望其支持德国和奥地利合并。因为在奥地利的德意志人看来,一直就 不存在 一个游离于德意志的奥地利民族,奥地利也 不是一个 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在 历史 上它只是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存在的一个政治实体,而且维持其统一的唯一力量就是哈布斯堡王朝。
现在哈布斯堡王朝已经是寿终正寝,各个民族也失去了效忠的对象而纷纷独立,所以奥地利和德国合并似乎是理所当然。因此,在战争结束后不久后的几天,德奥双方便就合并问题展开交流。
但自诩民族自决,以共和起家的美国总统威尔逊对奥匈帝国这个欧洲王室老古董并不如何感兴趣
但是威尔逊总统的十四点原则 过于理想主义 了,在心怀鬼胎的英法两国面前,只要不符合他们的利益,任何合理的提议在他们那里都不会得到的支持。
在1919年初凡尔赛和会召开时,德国代表不被允许参与和约的讨论,依据民族自决原则提出的合并的请求被协约国方面 直接拒绝 。甚至在后续与奥地利签订的《圣日耳曼条约》中与连“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所宣示的德意志人口占多数的地区都被部分的划入给了周围邻国。
协约国集团由于在一战中的损失过于惨重,所以他们急于在战争胜利后从他们的对手那里得到补偿,并将其削弱。
在《凡尔赛条约》签订时,德国代表被拒绝参与和约讨论,他们只是在条约公布后 被迫签字 。在后来与奥地利签订《圣日耳曼条约》时,奥地利也面临与德国相同的处境。奥地利代表团被拒绝直接参与条约讨论,只能够提交书面建议。
最后,条约公布,奥地利及其盟国承担所有的战争责任。其规定奥匈帝国解体,奥地利失去了超过 百分之六十 的战前奥匈帝国的领土,以及唯一的海外管辖地(天津奥租界)。废除实行的义务兵制度,仅仅允许保留由三万募兵组成的陆军。原奥匈帝国的海军全部由国联处置,只能保留三艘在多瑙河巡视的巡逻艇,并禁止拥有任何形式的军用航空器和潜艇。
这些条约中的领土变更使得很多德意志人在当地成为少数民族,因此引起了他们 极大的不满 。
比如捷克斯诺伐克忽视现实的种族边界,坚持波西米亚王国的 历史 边界,将超过300万德意志人划入其统治之下(这也使其成为了二十年后“苏台德危机”的直接诱因)。同时意大利得到了南蒂罗尔地区的领土,南斯拉夫也出兵占领了南方部分领土。还有少数几块德意志聚集区的飞地也试图与宣布与奥地利合并,但是未能成功,并且很快被周围国家的军队占领。
奥地利的这些领土的损失被协约国方面冠以民族自决的理由,但是当奥地利方面以民族自决为基础,提出与德国合并的时候,却被协约国方面直接拒绝。
条约规定“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改名为“奥地利共和国”,用以压制奥地利境内的泛日耳曼主义。禁止奥地利直接或间接的 放弃自身的独立国家地位 ,用以防止奥地利在不经过国联允许的情况下与德国进行任何形式的合并。
尽管国号上取消了“德意志”,但政治上的妥协并不等于心理上的认同,奥地利人民心中对重新生活在一个强大的德意志国家的理想 始终未曾泯灭 。在1918年战争结束之后,奥地利境内百业凋零,政治动荡,国内革命此起彼伏,人民生活在不安之中。
首当其冲的是经济上的灾难。维也纳从一个拥有6000万人口国家的首都变成了一个人口只有600万人口国家的首都,而维也纳就居住了200万人。没有了过去帝国境内的其他地区的支持,又被邻国的高额关税壁垒所封闭,奥地利的失业率出奇的高。
直到希特勒这个奥地利人在德国取得了最高领导权,在全球经济普遍衰退的情况下,希特勒在德国施行强力经济政策,在工业上依然取得了快速发展,失业率迅速降低,国民收入提高,广大德国人民都有经济安全感。德国取得的成就让广大的中下层奥地利人民更加向往,他们急切的希望 通过德奥合并来度过经济危机 。
尽管英法与德奥的和约中明确禁止德奥合并,但面对此时强势的纳粹德国,英法开始了 绥靖政策 ,只是在口头上反对德奥合并,并未采取实际行动。希特勒在洞察到他们色厉内茬的本性之后,将军队大摇大摆的开进了奥地利。自此七年之内奥地利成为了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东方省,奥地利再次成为了德意志奥地利。
一战结束后成立的“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是奥匈帝国被肢解的产物,是一个一心想加入的“大德意志”的政治实体,只是 迫于大国压力 而一直未能实现。而现在的奥地利已经有了自己的民族意识,德奥再想要合并恐怕要等到下一次政治洗牌。
参考资料
欧洲史 .(英)约翰·史蒂文森等主编;从昨天到今天,从帝国到共和国 .(奥)弗里德里希 · 芬德;1918–1938年的奥地利共和国 历史 .(奥)沃尔特·戈丁格;《凡尔赛和约》与战后德国民族复仇主义的勃兴 . 刘自强 陈光辉;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研究 . 徐蓝
*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缘谷立场
二战时奥地利人愿意并入德国吗详细点
当然不愿意了,曾经的奥地利也有辉煌的历史啊! 欧洲古典音乐、近现代音乐等,都在这里是辉煌的(这是文化艺术方面的) 一战的发起者是德国和奥匈帝国,而这奥匈帝国,就是奥地利和匈牙利的组合体。
同族的德国和奥地利究竟为啥难合并欧洲各国到底顾虑啥
德国人和奥地利人同为日耳曼人。而且起初奥地利比德国强大得多。拿破仑战争后,奥地利的衰败,德国的前身普鲁士崛起,并取代了奥地利成为德意志的领头羊。
早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就开始统治原罗马帝国的阿尔卑斯山北部和东部地区,经过几百年的经营形成延续千年的帝国——神圣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家族的权力中心就在维也纳,也就是今天奥地利地区,皇帝也是由哈布斯堡家族世袭继承。
而现在的德国区域,当时还是无数的小王国,并未统一也不强大。德国地区崛起应该说与法兰西拿破仑的横空出世有关。当时整个欧洲国家都**拿破仑,七次反法同盟,最终灭了拿破仑,但是奥地利成了最大的输家,割地赔款而且国力衰弱。而这时德国的前身普鲁士借机崛起。
随后普鲁士慢慢地把现在德国北部和波兰西北部的地盘都收入囊中,从此才有了整体的“德意志”概念。随着19世纪60年代普奥战争的结束,曾经德意志核心的奥地利帝国被普鲁士王国取代,并被迫脱离了德意志。而以普鲁士为核心的北德意志联邦则成为了整个德意志的领头羊。之后通过普法战争普鲁士统一了德意志。当然是把奥地利排除在外的“小德意志”。再往后,就是一战二战,在二战前经过短暂的合并后在二战后又被分开了。
合并后的好处
有人认为,德奥合并好处多多。除了发展潜力更大、经济实力更强、国土面积和人口基数加大,成为欧洲响当当的大国以外,从地理位置上看,仍有好处。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北部濒临北海、波罗的海。与丹麦、波兰、捷克、奥地利、瑞士、法国、卢森堡、比利时、荷兰接壤。面积35.73万平方公里。奥地利位于欧洲中南部,是个内陆国,与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意大利、瑞士、列支敦士登为邻。面积8.38万平方公里。
德国虽然临海,但是海岸线并无明显优势。原因是波罗的海是个内海,出入大洋并不方便。而北海西部海岸线不远处就是英国和法国之间的英吉利海峡。德国与中东、亚洲的海上联系,出了英吉利海峡,还要通过英控的直布罗陀海峡,并不便利。
如果德奥合并,德国就可以绕开英吉利与直布罗陀,经奥地利就近进入地中海。人们一定会问,奥地利是个内陆国家,德国何以从奥地利就近进入地中海?这是因为奥地利的南边就是位于亚得里亚海北端的斯洛文尼亚。而斯洛文尼亚的海岸线有一个非常好的港口科佩尔。科佩尔港已是德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等成为中东欧国家进入地中海并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中东、亚洲的重要港口。且与奥地利最南端不远,如若德奥合并,就等于德国拥有了科佩尔港口,不用再受制于英国、法国了。
欧洲人的担心
事实上,欧洲各国乃至世界都对同为日尔曼的德国和奥地利的合并有问号和疑虑。
一是担心打破欧洲均势。从某种意义上讲,欧洲的历史就是一部为维系欧洲均势而大打出手的历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相安无事确保太平。所以,上千年的欧洲,围绕着均势而博弈而争斗,从而达到再次的制衡。追溯欧洲历史,曾经想要统一欧洲的国家像拿破仑的法兰西、威廉一世的德意志、“欧洲宪兵”的沙俄和希特勒的纳粹德国,最后拿破仑终被七次反法联盟打败,德意志帝国也被两次打残、强大的苏联最终解体。
欧洲的历史证明,为了维系欧洲的势力均衡,这些欧洲国家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都会不遗余力地打残强国,实现他们想要的均势。而现在1016万平方公里的欧洲里存在着48个国家,包括像安道尔这样的袖珍小国,最害怕的是被吞并,因此势力均衡是这些国家唯一渴望。如若现今的德国和奥地利合并,两强相加后对他们生存威胁就太大了。历史上,在法国强盛时,他们会支持德国的统一,而在德国强盛时,他们也会想方设法的阻止德奥合并。
二是好战可能死灰复燃。众所周知,普鲁士王国1871年统一德国后,在不到70年的时间里发动两次世界大战,当然最终都失败了。虽然不服说被人背后捅刀或是一拳难敌四手,但是德国的尚武好战、骁勇善战是公认的。其实,普鲁士是一个建军比建国还早还长的国家。普鲁士的祖先就是极其好战的条顿骑士团。
所以,二战后美苏英把普鲁士这个是万恶之源从地图上抹掉。但尚武好战已经浸入普鲁士的血液里,和集骑士的尚武精神、修士的严谨性格和流浪者渴望土地于一身的普鲁士精神,不是说抹就能抹掉的。而且从1701年建立普鲁士王国开始,在两百多年时间里,德国人跟邻居打了个遍,基本没有对手,直到在二战中遭到群殴,才意识到强中自有强中手,最终落得惨败的下场。
所以,德国的侵略性并不逊色于俄罗斯,只是二战战败后,美苏英法分区占领,设置了种种限制,德国迫不得已把精力用到了经济建设上。但是,谁又能说得准,合并后德国的尚武好战会不会死灰复燃呢?
三是发展能力将会更强。无论是普鲁士、德意志还是德国,历来上经济实力都十分强大,尤其是工业能力,不仅在欧洲称雄,而且在世界也都名列前茅。二战后的几十年,德国一直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和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欧洲的老牌强国法国、英国望尘莫及。
而如今以金融经济为特征的美国、英国,经济根基日益空虚,处在缓慢的衰退中。而以工业经济为主体的德国,国力蒸蒸日上,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贸易顺差大国。
德国2019年的GDP近3.9万亿美元,奥地利则是4千亿美元,两国相加高达4.3万亿美元,与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的相差无几,如若德奥合并,GDP超越日本只是时间问题,也就意味着德国将做强做大,把欧洲其他国家远远甩在后面。即使不扩张,在欧洲也是个数一数二的大国强国。无论是在经济还是政治影响力都会超过其他国家。这是欧洲各国忧虑的问题,也是他们阻止德奥合并的一个原因。
四是人口多发展潜力大。如果按照欧洲人不把俄罗斯不算成欧洲国家的话,德国就是欧洲第一大人口国,拥有8千多万人,奥地利的人口则近9百万,合起来近1个亿,而法国、英国的人口都不到7千万。德国的人口在欧洲国家中本来就有明显优势,再加上奥地利的人口,人口优势就更加突出,发展潜力也更大,所以,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对德国和奥地利的合并会更加心有余悸。
几千年来欧洲的纷争,可以说始终没有间断,实质就是这些国家为安身立命而看不得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尤其是好斗的普鲁士帝国崛起后,德国人的侵略性更强,对这些国家都是巨大的威胁!特别是经历了一战、二战,这些欧洲人明确地认识到,确保欧洲和平只有两条道,一条是德国统一欧洲,第二条是分裂德国。而无疑的是这些国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所以德奥合并就难上加难了。
德奥合并的问题
当时日耳曼人的帝国已经没了,德国好歹也是日耳曼人,他们都是German,不存在民族隔阂,只是一个谁主导的问题。而且奥国已经没有皇帝了,政府立足于敌国的规定,正统性不够,于是德国一推就倒。
为什么奥地利不和德国合并
我来帮您回答吧,楼上的达人完全没有任何根据德奥无法合并的原因很纠结神圣罗马帝国在1806年灭亡后,人们一直为建立一个统一德国之建议争论不休。在1866年前,一般认为德意志之统一,只能够由奥地利帝国主导,此称为大德意志。然而,奥地利在普奥战争失败,令俾斯麦建立了由普鲁士主宰的德意志帝国,并排除奥地利领土于新德国之外,亦即小德意志。1918年,奥匈帝国分裂,故此原属奥地利的德语地区就想和德国统一。然而,凡尔赛条约明确规定"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得与它合并。"1919年的圣日耳曼昂莱条约,也再次强调了这一点"宣布奥匈帝国正式解散。包含大部分德语地区的奥地利承认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南斯拉夫王国的独立。""在没有国际联盟的同意之下,奥地利不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放弃她的独立。换句话说,奥地利永远不能与德国进行经济或政治的合并。"这压根就和美国等大国所谓的民族自决原则相背离美国肢解奥匈帝国是依据的所谓民族自决----由威尔逊提出所谓的14点纲领然而却又不允许奥地利人民族自决1938年德奥合并前,奥地利举行全民公决---但是对支持合并的年轻人投票做出了诸多限制但是最终希特勒仍然成功吞并奥地利实现了华伦斯坦的梦想---大德意志您可以检视历史的轨迹----500年来,德国周围的大国经常干涉德意志人的内政,阻止任何形式的统一例如,瑞典对抗华伦斯但,法国,俄国对付腓特烈大帝1849年,俄国对法兰克福大会的干涉1870年拿破仑三世的无礼要求...说实话,德国的统一,导致欧洲列强之间的缓冲消失---矛盾将无法避免,因此导致了一战和二战确保欧洲和平的方法,只有两种---使得德国人屈服,分裂德国----要么就是德国统一欧洲奥地利在二战后被美苏瓜分---但是在1954年的日内瓦大会上,美苏决定将其中立化---奥地利变成绝对中立国德奥合并基本上变成不可能有关于德国的外交困局,地缘政治本人在自己的百度空间中有一篇1万5千字的长文崛起之后的彷徨----德意志帝国的外交政策1871-1914详细的阐述了为什么俄国,法国,英国先后要遏制德国,以及奥地利和德国的复杂关系,一战和二战德国的宿命...会对您有帮助的
希特勒是奥地利人还是德国人,如果是奥地利人怎么非要让奥地利被德国吞并如题 谢谢了
希特勒当然是奥地利人 欧洲的国家界限早期并不明显,在当时的奥地利,讲德语的人占到了国家的的大多数,加上德国的经济欣欣向荣,奥地利却政局混乱,经济下滑,再加上希特勒是个奥地利人等等原由,大多数奥地利人希望和德国合并(并非被德国强行吞并)后来希特勒访问故乡,提出了德奥合并,虽然动用了点手段,但是在全民公投中,90%的奥地利人愿意和德国合并(连德国元首都是奥地利人,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谁叫德国福利好,经济好呢...
奥地利和德国为什么不合并
奥地利曾经名以上是德意志地区的霸主.在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奥地利和现在的德国同属于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曾经长期占据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宝座.当然这只是明义上的统一,实际上由于神圣罗马帝国组织松散,奥地利并不能完全控制德意志地区, 大德意志地区崛起的普鲁士使得奥地利无法轻易获得整个德意志地区,普奥在拿破仑失败后长期争霸德意志的主导权. 虽然奥地利一度占据主动并且几乎将普鲁士排挤出德意志联邦,但因为奥地利最初向南扩张时吸收了太多的民族,诸如匈牙利的马扎尔人和巴尔干地区的斯拉夫人等等,使得当时奥地利叛乱四起,很难专顾于和普鲁士争霸德意志. 在俾斯麦上台后,政策之一是将整个奥地利排除在德意志联邦之外.这和俾斯麦长期以来反奥亲俄的情绪有很大关系.在这种政策的引导下奥地利最终在普奥战争中失败,不久后被迫退出德意志联邦.自然也就和日后成立的德意志帝国无缘. 当然俾斯麦在晚年开始修复同奥地利之间的关系,并取得了很大的效果. 二战前希特勒促成了德奥合并,两个日尔曼国家才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融合. 现在奥地利怎么"比较牛"了?.. 奥地利帝国自从1848年欧洲自由主义革命开始就逐渐走下坡路了..普奥战争失败以后维也纳再也没有成为欧洲政治的中心.. 柏林可以说现代无论是从政治影响力还是经济实力都远远超过维也纳.. 顺便说一句,凡尔赛条约明令禁止德国和奥地利以任何形式进行合并.之后的雅尔塔体系也对德奥合并有不成文的禁止. 一个国家实力强大与否和首都没关,奥地利的衰落已经是很明显的了,德国现在贵为欧洲第一经济体,还有强大的科学技术,远远超过奥地利了.. 再者说,一个国家的影响力也不完全取决于他经济实力.德国在政治,外交上都是欧洲乃至世界的大国,奥地利则在欧盟都没有什么发言权,完全不能相提并论了.回答者:triglaf - 高级经理 六级 10-6 18:18
更多文章:

电竞战队中国排名(手游cfedg战队和xrock战队谁厉害)
2024年9月4日 06:02

雷蛇利维坦巨兽v2连接蓝牙方法?利维坦巨兽v2为什么有两根线
2025年4月5日 23:38

浅野拓磨百米速度(浅野拓磨,木村拓哉,南野拓实,藤原拓海,这四个人是什么关系是兄弟吗)
2025年1月30日 20:01

今天的世界拳王争霸赛现场直播——世界职业拳王争霸赛2022最新比赛有中国吗
2023年10月28日 10:36

为什么梅西致敬马拉多纳(梅西致敬马拉多纳:迭戈,这一球为你而进)
2024年6月6日 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