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下跌38%,货币贬值37%:阿根廷发生了什么?曾职业仅是律师的克里斯蒂娜,她究竟是如何成为总统的
本文目录
- 股市下跌38%,货币贬值37%:阿根廷发生了什么
- 曾职业仅是律师的克里斯蒂娜,她究竟是如何成为总统的
- 阿根廷前统治者
- 阿根廷是社会主义国家吗
- 世界杯对阿根廷经济的影响
- 阿根廷的妇女选举权是如何通过的
- 当今博卡青年主席的主席是谁
股市下跌38%,货币贬值37%:阿根廷发生了什么
昨日,8月13日,阿根廷金融市场遭遇股债汇同时暴跌,主要股指Merval指数盘中一度下跌超过38%,创史上最大单日跌幅;货币阿根廷比索兑美元一度狂贬将近37%,刷新 历史 纪录低点;五年期主权债信用违约掉期一天内飙涨938个基点。 那么阿根廷到底发生了什么?一、现总统大选失利 阿根廷现任总统马克里与由前总统克里斯蒂娜推举的费尔南德斯参加总统大选初选,根据初选结果,费尔南德斯的得票率超过47%,比马克里领先近15%,马克里已经承认在初选中失利。 正式大选将于10月27日举行,如果一位候选人的得票率超过45%或者在40%以上且比第二名高出10%,即当选下届总统。初选结果显示马克里连任基本已不可能。 金融市场用脚投票,表示对未来极有可能当选新总统的费尔南德斯经济政策的悲观预期。 二、双方的经济政策差异 费尔南德斯提倡宽松政策,提出向退休人员提供免费药品,为普通工人提高工资等。市场担心,如果费尔南德斯当选,阿根廷的政府预算可能会再度膨胀,进而危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阿根廷的经济援助。该国可能会考虑回归货币和资本管制等政策。 现任总统马克里于2015年上任,奉行自由市场政策发展经济,提高透明度和开放市场。但阿根廷过去几年也一直没有能够走出经济危机,货币持续贬值、失业率超过10%、通货膨胀甚至超过55%。2018年,阿根廷刚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达成570亿美元贷款协议。 市场暴跌表示,阿根廷国内外投资者都对初选结果感到失望,持续恶化的市场情绪和由此带来的金融状况收紧,可能在未来继续影响阿根廷脆弱的经济。投资者担心前总统克里斯蒂娜代表的左翼民粹主义政府回归,将扭转马克里任下亲市场、亲商业的政策倾向,由此导致周一开盘的金融市场崩盘。 这样的市场暴跌在阿根廷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刚刚过去的2018年阿根廷就有过类似的股债汇三杀行情。究其根源还在于阿根廷经济的脆弱,外债居高不下,而外汇储备少之又少。昨天的市场危机,阿根廷政府的救市举措竟然只能拿出来0.5亿美元。(阿根廷比索在2018年已经大幅贬值过) 三、阿根廷脆弱的经济 阿根廷国内通货膨胀严重,2018年平均通胀率高达25%。从2013年来,阿根廷外债余额快速增长,已经超过外汇储备。较高的外债水平引发国际投资者对阿根廷政府主权债务偿还能力的担忧,加速了资本外流,从而进入“资金加速流出—本币贬值”的恶性循环。 2010年上台的阿根廷前总统克里斯蒂娜实施的高福利政策,导致阿根廷出现经常账户和财政账户双赤字,一直持续到2015年马克里继任。 阿根廷经济长期处于高通胀、贸易逆差扩大、工业水平落后的局面。过高的负债率,没有外汇管制、贸易上依赖农产品出口是危机的根本原因。从阿根廷的出口商品结构中可以看出,食品饮料、农产品,占到了出口总量的一半。而去年以来阿根廷重要产粮区的自然灾害,又使得其经济雪上加霜。 阿根廷资本项目基本开放,经常项目的长期逆差,叠加外汇储备贫乏和高额外债,使得阿根廷国际收支非常脆弱,有限的外汇储备无法偿还到期债务,金融市场非常脆弱。 四、唯一一个从发达国家倒退回发展中国家的国家 2017年阿根廷GDP为6376亿美元,2018年由于货币贬值GDP只有5195亿美元,排在世界第21位。 谁能想到这个国家曾经资源丰富、经济繁荣、经济总量世界第8;一百多年前,人均收入就已经超过欧洲老牌****强国法国;在整个南半球,它是数一数二的强国。阿根廷位于南美洲南部,在南美国土面积仅次于巴西。矿产资源丰富,适合农业和畜牧业发展,曾被称为“世界的粮仓和肉库”。最早的欧洲人移民美洲,除了去美国,其次就是阿根廷了。 阿根廷1816年就通过起义,摆脱了西班牙人的控制,在南美其他国家之前实现了独立建国。在其他南美国家还在被殖民的时候,阿根廷就已经实现了独立自主,还向英国大量出口本国的矿产和农产品,国民生活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但一个国家只依靠农业和矿产资源出口是绝对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的。阿根廷就非常可惜地错过了发展工业的时机。主要原因是是20世纪上半叶,阿根廷国内政局不稳,军事政变频发,耽误了阿根廷的工业建设。 1946年上台的贝隆总统更是直接把阿根廷拉入了深渊。贝隆对阿根廷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杀鸡取卵般地打压企业主,建立工会组织,把阿根廷变成了高福利国家。 贝隆还没收了英美在阿根廷的大部分资产,将其收归国有;拒绝偿还阿根廷曾经欠下的外债;对国内的资本家征收重税来给工人发放高福利;进行闭关锁国,制造贸易壁垒,征收高额关税。 这些做法短期内为他赢得了选票支持,但从长远来看,给阿根廷经济带来了致命的伤害。贝隆的改革使得阿根廷出口大幅下滑,国民收入严重缩水,但为了维持高福利政策,贝隆用了更坏的方法,就是大量印钞,使得阿根廷开启了严重通货膨胀的时代。之后贝隆虽然下台,但历任政府也都延续了其高福利、高关税的政策,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发展停滞。 五、南美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 在经济学理论里,南美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是非常有名的。南美国家普遍资源丰富,土地、气候条件较好,也很早就在收入上领先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但南美国家却无法跨越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特征,包括经济增长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 社会 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 社会 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等。 进入这个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原有的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无法有效应对由此形成的系统性风险,经济增长容易出现大幅波动或陷入停滞。 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是: 一、错失发展模式转换时机。以阿根廷为例,在工业化初期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后,未能及时转换发展模式,而是继续推进耐用消费品和资本品的进口替代。 二、难以克服技术创新瓶颈。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低成本优势逐步丧失,但在中高端市场则由于研发能力和人力资本条件制约,又难以与高收入国家抗衡。在这种环境中,很容易失去增长动力而导致经济增长停滞。 三、 社会 动荡。拉美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由于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导致中低收入居民消费严重不足。贫富悬殊, 社会 严重分化,引发激烈的 社会 动荡,甚至政权更迭,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四、宏观经济管理能力受限。从拉美国家看,受西方政体影响,政府作用被削弱,宏观经济管理手段缺乏,政策没有稳定性,政府债台高筑,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不平衡等顽疾难以消除,经济危机频发造成经济大幅波动。阿根廷在1963~2008年的45年间出现了16年负增长。 南美国家的普遍问题都是工业体系没有建立起来,邻近美国,大都建立了类似美国的多党制政体,政府为了选票支持,只能维持高福利政策。 从而国家未富而提前陷入沉重的福利负担之中,外汇储备较少,金融市场受国际资本流动影响较大。一有风吹草动,金融市场很容易出现大幅动荡,甚至昨天阿根廷这种股市债市汇市三杀都经常出现。 薄弱的南美经济为中国提供了难得的比较样本,中国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避免南美国家的问题,走出自己的道路。 上林院:杨飞,经济学博士,高校教师,关注 财经 事件与产业经济发展。一家之言,井底观天。公众号:“上林院”。
曾职业仅是律师的克里斯蒂娜,她究竟是如何成为总统的
初入政坛帮助丈夫上台:1953年,克里斯蒂娜出生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省拉普拉塔市的一个普通家庭。1970年,她考入拉普拉塔国立大学学习法律。大学期间,克里斯蒂娜结识了在同一所大学学习的基什内尔。两人都深受阿根廷左翼**影响,同情底层民众。1975年,克里斯蒂娜与基什内尔结为夫妇。
1979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的克里斯蒂娜跟随丈夫回到家乡、阿根廷南部的圣克鲁斯省,开办了一家律师事务所。1983年,克里斯蒂娜初入政坛,6年后当选为圣克鲁斯省众议员。在2003年基什内尔竞选总统期间,克里斯蒂娜利用积累多年的政治资源帮助丈夫竞选,她优雅的谈吐、得体的举止为丈夫加分不少。最终,基什内尔当选总统,克里斯蒂娜成为阿根廷第一夫人。克里斯蒂娜穿着时尚,演说能力极强。她不仅积极维护妇女与弱势群体权益,还经常以第一夫人的身份出国访问。阿根廷民众认为她可与庇隆夫人媲美,称其为“庇隆夫人再世”。
八年总统尽显强人本色:基什内尔于2003年执政后,阿根廷经济逐渐走出2001年爆发经济危机后的低谷。不少阿根廷人都认为,基什内尔任期内实现经济复苏,他的“首席顾问”克里斯蒂娜功不可没。2007年,以执政党候选人身份参选的克里斯蒂娜受到选民欢迎,毫无悬念地当选总统。克里斯蒂娜上台后延续了丈夫的理念,继续推行“庇隆主义”政策。她主张政府对经济实行干预,管控外汇和资本市场,提高民众福利。
2010年10月27日,基什内尔突发心脏病离世,享年60岁。在基什内尔的悼念仪式上,克里斯蒂娜一袭黑衣,面容哀伤。阿根廷民众高呼:“坚强,克里斯蒂娜!”2011年,克里斯蒂娜在选举中以绝对优势连任阿根廷总统,高支持率证明民众对其执政成绩的认可。8年总统任上,克里斯蒂娜在外交方面颇为活跃,不仅帮助阿根廷争取投资和发展机会,也提升了阿根廷的国际影响力。她力推改革,建立新的货币和金融体系,同时继续投身慈善和福利事业,帮助穷人改善生活。
强势回归续写传奇人生:今年5月,克里斯蒂娜宣布与丈夫和自己总统任内的内阁首席部长费尔南德斯组成竞选搭档,自己竞选副总统,费尔南德斯竞选总统。竞选期间,他们推出管控金融风险、保障公共服务、提高民众福利的主张,很快赢得中下层民众的支持。阿根廷舆论认为,克里斯蒂娜作风强硬,为人温和谦逊的费尔南德斯正好可以与她互补。27日,在基什内尔去世九周年之际,克里斯蒂娜与费尔南德斯赢得大选胜利,为自己的传奇人生再添一笔。阿根廷媒体将他们的胜利称为“基什内尔主义”和“庇隆主义”的回归。
克里斯蒂娜胜选后说:“今天,费尔南德斯当选总统,他面临巨大的责任和艰巨的任务,这一任务需要所有阿根廷人的参与、配合与支持。”她还呼吁现总统马克里在卸任前能够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缓解阿根廷目前恶劣的经济形势。
通胀率高、外汇储备短缺、债务压力大……阿根廷经济再次陷入危机,克里斯蒂娜和费尔南德斯面临不小挑战。阿根廷民众期待他们能够力挽狂澜,带领阿根廷走出经济困境、实现复苏。
阿根廷前统治者
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基什内尔(Cristina Fernandez de Kirchner),阿根廷律师、政治家,曾任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的丈夫为已去世的阿根廷前总统、南美洲国家联盟首任秘书长内斯托尔·卡洛斯·基什内尔。 克里斯蒂娜是阿根廷继伊莎贝尔·庇隆之后的第二位女性总统,也是阿根廷第一位由民主选举产生的女总统。克里斯蒂娜也是南美洲的第二位民选女总统,现任智利总统巴切莱特是第一位南美洲民选女性总统。 2011年10月23日,克里斯蒂娜以绝对优势获胜,赢得连任,2015年12月卸任。2015年2月13日,因涉嫌妨碍20年前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犹太社区**案司法调查,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 基什内尔遭到正式起诉。检方强调,此案的调查进程不会因上个月原负责检察官离奇死亡一事而受阻。政治生涯1983年,克里斯蒂娜步入政坛,从1995年开始,她先后四次担任联邦议员。2003年4月,她为丈夫当选总统发挥了重大作用。2007年10月29日,克里斯蒂娜宣布在总统选举中获胜。这意味着她将成为阿根廷历史上第一位民选女总统。2011年12月10日,她在国会宣誓就职,开始了第二个总统任期。政治立场由于支持克里斯蒂娜的人主要是中下阶层,因此她的立场实际上比较偏左翼。克里斯蒂娜和委内瑞拉的左翼总统查韦斯关系不错,她的当选也将促进拉美地区的左翼潮流。不过,与拉美地区其他左翼领导人不同的是,克里斯蒂娜的立场其实并不极端,属于温和型。立场中间偏左的克里斯蒂娜可能会延续丈夫的政策,但不至于更往左倾斜。与基什内尔相较,克里斯蒂娜更能在国际外交场合找到自己的舞台,预期她会一方面保持与南美洲反美大将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的友谊,一方面试图改善与华府的关系。尽管当选比较容易,但一旦执政克里斯蒂娜面对的困难还不小,虽然阿根廷已经从2001年的经济危机中逐步恢复,但经济危机遗留的一些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因此分析家认为,克里斯蒂娜势必得端出自己的政策才能继续推动阿根廷经济复苏,不能只想靠着延续丈夫的既有政策。克里斯蒂娜必须处理的经济难题,包括高通货膨胀,基什内尔政府已经出现的贪腐问题,以及外资投资过低,还有能源也面临短缺的问题。通胀恶化最有可能冲击克里斯蒂娜的选民,因为穷人会首当其冲,尽管政府公布的通胀数字为百分之十,但是学者认为实际上可能高达百分之二十。分析人士认为,克里斯蒂娜的上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刚刚她卸任的丈夫基什内尔总统。在基什内尔执政的4年里,她以促进经济增长来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成功地使阿根廷摆脱经济危机的打击。他的一系列以促进对外出口、国内建筑业投资的经济措施,使政府获得大量的税收,有能力进行更大的社会投资;同时,基什内尔政府强力控制城市中水电、煤气、电信等公共事业的价格,使很大一部分中下层民众成为了基什内尔“新政”的最大受益者,因而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基什内尔夫妇的最有力的拥护者。事实上,克里斯蒂娜获胜后,来自穷人的欢呼声最高,这无疑为她的新政府打下了群众基础。
阿根廷是社会主义国家吗
阿根廷国家概况 阿根廷国家概况【国 名】阿根廷共和国(RepublicofArgentina,RepúblicaArgentina)。 【面 积】278万平方公里。 【人 口】3700万(2000年)。其中白种人占97%,多属意大利和西班牙后裔。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87%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首 都】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Aires),人口296万(2000年),包括近郊19个区的大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共1387万人。首都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6℃。 【国家元首】总统爱德华多·阿尔韦托·杜阿尔德(EduardoAlbertoDuhalde)。2002年1月2日就职,任期至2003年12月10日。 【简 况】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濒大西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西邻智利,北与玻利维亚、巴拉圭交界,东北与乌拉圭、巴西接壤。海岸线长4000余公里。北部属热带气候,中部属亚热带气候,南部为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北部24℃,南部5.5℃。 16世纪前居住着印第安人。1535年开始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10年5月25日爆发反对西班牙统治的“五月革命”。1816年7月9日宣布独立。1853年制定宪法,建立了联邦共和国。19世纪中叶,欧洲大批移民抵阿。英国势力开始在阿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自20世纪30年代起出现军人与文人交替执政的局面。1983年,阿方辛民选政府上台,恢复宪制,大力推进民主化进程。80年代中后期,阿经济形势恶化,社会矛盾加剧,政治**迭起。1989年5月,阿提前举行大选,同年7月8日,阿方辛提前交权,梅内姆就任总统。在1995年5月举行的大选中,梅内姆蝉**统。1999年10月24日,***联盟总统候选人、激进党主席德拉鲁阿当选阿第47任总统。 【政 治】一年来,德拉鲁阿总统注重维护联盟团结,柔化内部矛盾,以巩固联合政府的执政地位。下半年“劳工法行贿案”东窗事发,副总统阿尔瓦雷斯借机发难,并辞职表示不满,从而酿成内阁危机。为拯救联合政府,德解除了情报国务秘书德桑蒂瓦涅斯的职务,并任命党内元老阿方辛的亲信科隆博为总理,从而稳定了联合政府的执政地位。德还利用***——正义党派系矛盾,积极争取同情与支持,从而确保联合政府能够政令畅通。为树立新政府清廉形象和争取民心,德政府颁布了“国家公务员行为准则20条”,成立了反贪办公室,并以腐败和非法盗用公共资金罪先后起诉了两名前政府高级官员。目前,阿国内政局基本稳定。2001年,阿根廷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全面爆发,造成国内局势动荡不安,政府频繁更迭。德拉鲁阿政府虽竭力保持政局稳定,采取了一系列治理危机的经济举措,但收效甚微,经济状况日趋恶化。11月股市暴跌,国家风险指数突破4000点。政府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关12亿美元贷款到位的谈判破裂,导致银行存款大规模抽逃。为避免金融系统崩溃,政府于12月1日宣布限制银行提款法令,此举立即遭到社会各界反对并引发大规模社会骚乱,全国各地发生居民哄抢商店、阻塞交通等暴力事件。政府为控制局面而宣布全国戒严令,导致更大规模的示威和抗议风暴。德于20日被迫宣布辞职。23日,阿立法大会推选圣路易斯省省长萨阿为总统,但由于得不到党内全力支持,萨上任仅一周就被迫宣布辞职。2002年1月1日,阿国会召开两院大会推选正义党人杜阿尔德为总统,任期至2003年12月。 【宪 法】1853年,制定第一部全国统一的宪法。1994年8月22日,宪法经第四次修改后实施。修改后的宪法规定,阿为联邦制国家,实行代议制民主。总统通过直选产生,任期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新宪法还规定设内阁总理一职。总理、部长和总统府各国务秘书均由总统任命。 【政 府】 政府共设10个部,本届内阁于2001年12月20日组成。 【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24个行政单位。由22个省、1个地区(火地岛行政区)和联邦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组成。 【司法机构】最高法院由正副院长和八名**官组成。院长和法官由总统提名后经参议院批准任命,任期三年,可连选连任。 【经 济】 阿根廷工业门类较齐全,农牧业发达,是世界粮食和肉类的重要生产国和出口国,素有“世界粮仓肉库”之称。 阿80年代曾发生严重的债务危机,国民经济大幅衰退。1991年开始实行以比索与美元固定兑换率为基础、私有化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1991~1998年年均增长率达6%。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巴西金融动荡的影响,阿经济自1998年下半年开始滑坡。德拉鲁阿总统执政后,推出一系列刺激经济复苏的措施,但收效甚微。2001年,阿经济连续第四年衰退,国家风险指数突破4000点,偿债压力陡增,工业生产严重下滑,银行存款大规模流失。为避免金融系统崩溃,政府于12月1日宣布冻结银行储蓄存款的紧急经济措施,引发大规模社会骚乱并最终导致联合政府跨台。杜阿尔德总统上台后,采取暂停偿还外债,取消固定汇率制等措施,但迄难摆脱经济危机。2001年的主要经济数字: 国内生产总值:2638.7亿比索。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300比索。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4.5%。 货币名称:比索。 汇率:1991年4月实行固定汇率,1美元=1比索;2002年起实行浮动汇率,1美元=3.5比索(6月份)。 通货膨胀率:-0.6%。 失业率:20%。 【资 源】 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银、铀、铅、锡、石膏、硫磺等。现已查明蕴藏量:石油4.11亿吨,天然气6886亿立方米,煤炭6亿吨,铁3亿吨,铀2.94万吨。水力资源丰富。森林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3左右。沿海渔业资源丰富。 【工 业】工业较发达,主要有钢铁、电力、汽车、石油、化工、纺织、机械、食品等。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核工业发展水平居拉美前列,现拥有三座核电站,能独立生产浓缩铀。钢产量曾达700万吨,居拉美第三位。机器制造业具有相当水平,阿产飞机已打入国际市场。食品加工业较先进,主要有肉类加工、乳制品、粮食加工、水果加工和酿酒等。阿是世界上葡萄酒主要生产国之一,年产量30亿公升。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1998 1999 2000 钢(万吨) 421 379.7 447 发电量(亿度) 681 731 812 水泥(万吨) 721 718.7 611 原油(万立方米) 4917 4650.8 4468 天然气(亿立方米) 387 424.3 449 汽车(万辆) 46 30.5 34 (资料来源:阿根廷经济部和《2000/2001年度经济季评》) 【农牧渔业】农牧业发达,是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和出口国之一。2000/2001年度粮食总产量为6748万吨。2000/2001年度耕地面积达2662万公顷,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高梁、葵花籽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1998/1999 1999/2000 2000/2001 小麦 1070 1530 1596 玉米 1450 1670 1535 大豆 1850 2020 2620 高粱 550 335 291 葵花籽 700 600 319 畜牧业占农牧业总产值的40%。全国牲畜的80%集中在潘帕斯大草原。1999年牛存栏4905.67万头,屠宰量1241.14万头,牛肉产量265.2万吨,出口33.8万吨,出口收入为6.5亿美元。同年羊存栏1710.53万头,年屠宰量47.3万头,产羊毛6.5万吨。1999年阿牛羊及其肉类出口收入达19.34亿美元。2000年牛存栏4867万头,屠宰量1222万头,牛肉年消费量235万吨,出口33万吨。同年羊存栏1356万头,年屠宰量72万头,羊肉出口1.4千吨,产羊毛3.9万吨。2000年阿牛羊及其肉类出口收入达18.8亿美元。 渔业资源丰富。1991年~1996年,渔业是阿第一产业中发展最快的部门,其产值增长率为214%。1999年捕鱼量达101.28万吨,出口收入为5.05亿美元。2000年捕鱼量达85万吨,出口收入为5.9亿美元。 (资料来源:阿根廷经济部和《2000/2001年度经济季评》) 【旅游业】近几年来,阿已成为南美最大的旅游国家,全国共有7190家旅馆,39.7万套客房。2000年外国游客共294.9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8.75亿美元。主要旅游点有巴里洛切风景区、伊瓜苏大瀑布、莫雷诺冰川等。 【交通运输】陆、海、空运均较发达,交通运输以陆运为主。 铁路:总长3.57万公里,年客运量124.7亿人公里,货运量79亿吨公里。 公路:总长29万公里,客运汽车410万辆,商运汽车150万辆。 海运:有商船140艘,总吨位185万吨;沿海港口有20个,港口年吞吐量8500万吨。 空运:全国共有大型客机29架,机场400多个,其中80多个为主要机场。各省府、主要城市及重要旅游点每天均有航班往来,国际航线26条。年载客量370万人次,营运额7亿多美元。重要国际机场有首都埃塞萨(Ezeiza)国际机场。近年,政府对国营航空公司实行了私有化,57%的股份卖给了西班牙航空公司和私人企业。 【财政金融】2001年,阿财政收入511.24亿比索,财政开支592.35亿比索,财政赤字81.11亿比索。截至同年末,阿中央银行国际储备147亿美元。外债总额为1397.83亿美元。 【对外贸易】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政府为刺激经济发展,调整了外贸政策,降低关税,开放进口,取消对进出口物资的数量及配额限制,外贸逆差明显增加。2001年外贸总额为470亿美元。主要出口产品为谷物、牛肉、皮革、羊毛、油脂、栲胶、植物油、钢材、化工产品和机械;进口化肥、石油产品、铁矿砂、煤炭、精密仪器等。主要贸易伙伴为巴西、美国、智利、荷兰、乌拉圭、西班牙、法国、德国、意大利、中国、日本等。近年对外贸易情况如下(单位:亿美元): 1999 2000 2001 出口额 233 262.5 267 进口额 255 251.5 203 差 额 -22 11 64 (资料来源:阿根廷经济部) 【外国资本】阿吸引外资已有170年历史。二次大战前,英国资本占半数以上。战后,美资后来居上。1989年8月,梅内姆政府制订了新的外资法,提高外资的优惠条件,以扩大引进外资。1990年~1999年,外国投资总额近1210亿美元,其中主要来源于美国,西班牙、法国、智利等国家。外国投资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汽车制造、医药化工、金融机构和服务业等部门。近年来,民航、电信等公用事业部门已向外资开放,部分外债资本化也使外资总额有所增加。1999年外国投资达200亿美元。 【人民生活】 阿根廷原来贫富差距相对较小,相当一部分居民属中产阶级。但80年代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处于贫困线以下人口从1980年的13%增至2001年的44%,失业、半失业人数高达700万。自1991年实行固定汇率政策以来,贫富差距日益扩大。40%贫困阶层人均月收入从80年代初的273美元减至267美元,10%最富裕阶层人均月收入却从同期的2380美元增至2561美元。目前阿根廷人均住房面积22平方米,67.8%的家庭拥有私人住房。家用电器普及,平均每6人1辆汽车,每百人40台电视机、21部电话。在医疗卫生方面,每万人有33.1张病床、26.8名医生和7名专业护士。【我省在该国投资情况】 截至2004年4月底我省在该国有经审批的境外企业2家,总投资228万美元,其中中方投资129万美元。
世界杯对阿根廷经济的影响
世界杯对阿根廷经济的影响针对阿根廷当前面临的经济问题,今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多次批准贷款,增强阿根廷债务可持续性,帮助阿根廷应对高通胀、填补社会和基础设施资金缺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尽管阿根廷政府已取得了进展,但阿根廷宏观经济状况依旧脆弱,预计明年阿根廷经济增速将降至2%。展望明年阿根廷经济形势,岳云霞认为有以下三个关键影响因素:一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能够相对平稳,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阿根廷面临的输入型通胀,让政府能够腾出手去推动国内经济发展,增加内生经济动力支撑。二是全球疫情走势。尽管包括阿根廷等在内的拉美国家已逐渐走出疫情,回归正常化,但从中短期来看,疫情走势对全球经济贸易复苏仍有显著影响,这对明年阿根廷经济增长环境也意味着挑战。三是政治因素。阿根廷明年将迎来大选年,从传统来看,大选当年国内政治不稳定因素可能增加,政治不确定性对经济政策的延续性也会形成一定冲击。
阿根廷的妇女选举权是如何通过的
长期以来,阿根廷妇女没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从1911年起至1946年庇隆执政,先后共有15次在议会中提出过给予妇女选举权的提案,但不是遭到反对,就是被搁置。埃娃写文章,发表演讲,呼吁庇隆主义者摈弃对妇女的偏见,大力推动授予妇女选举权的提案。由于庇隆主义者在议会掌握绝对多数,终于在1947年通过了给予妇女选举权的13010号法令。为此,在总统府面前举行了庆祝大会,庇隆当众签署了这个法令,并象征性地交给埃娃。这一法令结束了阿根廷只有一半人口享有选举权、只有男性才能竞选公职的历史。
当今博卡青年主席的主席是谁
马克里 对阿根廷博卡青年俱乐部主席毛里西奥·马克里来说,这些天的心情好极了。博卡青年夺得第六座***杯冠军,他在第二轮的ba市选举中无可争议的胜出…… 其实,从首轮投票结果揭晓,马克里的得票率高达45.6%,现任阿根廷教育和文化部长菲尔穆斯得票率为23.7%,现任市长特莱尔曼仅得到20.7%。就奠定了马克里明显的优势,不过,按照宪法规定,在第一轮选举中,如果没有候选人得票率超过有效选票的50%,那么获得票数最多的前两位候选人在本月24日进行的第二轮投票。由于首轮投票得票率领先第二名超过20%,阿根廷媒体认为马克里当选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市长应该没有悬念。 现年48岁的马克里是阿根廷知名企业家,从1995年起担任有百年历史的博卡青年俱乐部主席至今。作为博卡俱乐部主席,马克里在政坛的一举一动都会在阿根廷社会引起不小轰动。2003年3月,马克里首次参加首都市长竞选,并赢得首轮投票,但在第二轮选举中失利。对此次再次角逐首都市长一职,马克里目前是志在必得,而且分析家也认为他这次不会再失败了。 2005年议会选举中,作为***候选人的马克里在阿执政党控制的首都地区以超过33%的得票率成功当选国家众议员。因此,马克里如果当选市长势必对执政党在首都地区的势力构成强大挑战。马克里被称作是阿根廷的“贝卢斯科尼”,除任国家众议员外,马克里目前还是阿根廷新兴中右翼政党“承诺变革党”的主席。该党同另一中右翼政党“发展重建党”组成的竞选联盟,计划共同推出总统候选人参加今年10月举行的大选,而马克里已经决定,如果在市长选举中失利,那就参加10月的阿根廷总统大选。 有意思的,在此次市长选举中,马克里不但得到了博卡球迷的支持,在河床球迷占大多数的几个区,得票率也很高。马克里风度翩翩,拥有迷人微笑,同时办事干练,形象上就非常符合首都市长的要求。马克里的父亲是佛朗哥·马克里是位意大利移民,19岁时漂洋过海到阿根廷谋生,并白手起家创造了一家在阿根廷数一数二的巨头企业。这样的显赫背景显然也给马克里的政治生涯提供了很多的帮助,从登上博卡主席职位的那一天起,他就表示会向更大的目标进发,有分析家认为,马克里即便参加总统选举,也能成为大热门。当然,博卡球迷也非常希望自己的俱乐部老板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从而给俱乐部提供更大的支持。
更多文章:
![2012美国男篮vs中国——2012伦敦奥运会男篮项目[中国VS美国]什么时候进行](/static/images/nopic/0007.jpg)
2012美国男篮vs中国——2012伦敦奥运会男篮项目[中国VS美国]什么时候进行
2023年10月31日 03:40

正版2kmobile下载(正版nba2k21手机版怎么下载)
2023年11月19日 07:00

卡尔蜜拉光明形态(如果如果卡尔蜜拉达拉贡x特拉姆变成光芒形态是什么样子)
2024年10月17日 22:01

nba2009年总决赛颁奖典礼,NBA2009季后赛总决赛MVP谁
2024年7月12日 05:31

1994年世界杯在哪个国家举行(1994年世界杯在哪里举行的)
2024年8月13日 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