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大学两位年轻学者去世(北大著名学者费振刚的人物经历如何)
本文目录
- 北大著名学者费振刚的人物经历如何
- 北大著名学者费振刚逝世,他的一生为学术做出了哪些贡献
- 清华大学辟谣杨振宁逝世,究竟是谁在造谣
- 中央财经大学刘玉平去世
- 北大著名学者费振刚逝世,享年几岁
- 李少谦去世了吗
- 兰州大学李吉均院士逝世,会有新的院士加入兰州大学吗
- 北大著名学者费振刚逝世是何原因
北大著名学者费振刚的人物经历如何
费振刚(1935年-2021年3月22日),辽宁辽阳人,北京大学著名文学学者。
1935年,费振刚出生于辽宁鞍山。
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1960年,毕业后留北京大学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1961年,费振刚作为青年教师代表参与主编《中国文学史》,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特别奖。
1994至2000年,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
2021年3月22日,费振刚去世,享年86岁。
扩展资料
人物评价:
在中国,20世纪后半叶读中文系的人,大概没有不知道费老师的。他参与编写的新中国第一部《中国文学史》,成为几十年中全国高校中文系最流行的教材。他教给学生们从原始典籍入手的治学路子,虽然艰苦,短期内不容易出成果,却是做好学问的正道。
他让学生们明白:学术是没有捷径可以走的,那种浮谈无根、靠卖弄华丽术语和辞藻以哗众取宠的轻薄路数,在学术上是走不远的。他担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期间,面对商业化侵袭,提出“以不变应万变”,不改系名,不扩招专业,为大学在商业大潮中如何坚守自己的责任树立了标杆。
从风华正茂,到华发满头,从求学到执教,费老师在燕园度过了六十余载。他把自己回忆北大求学和执教生涯的书取名《守望》。或许在他看来,在这个变动不居的时代,我们太需要守望了——守望一种价值观念,守望一种精神境界,还有那“以不变应万变”的从容心态。
北大著名学者费振刚逝世,他的一生为学术做出了哪些贡献
北京大学著名学者费振刚逝世,费振刚于2021年3月22日凌晨2点50分在辽宁省鞍山市因病医治无效离开了人世,费振刚去世时享年86岁,北京大学官方微博上发布了这个令人痛心的消息。费玉刚是我国高等学府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著名文学史家和汉赋研究专家,费玉刚的离世也引起了文史界的关心,网友们也纷纷悼念费老先生,希望费玉刚老先生在天堂没有疾病的痛苦,另外也感谢他对学术界做出的贡献。据悉,费玉刚的遗体告别仪式将定于3月24日在辽宁鞍山举行。
费振刚费振刚出生于辽宁鞍山,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60年留校任教,1992年担任教授。费振刚之后一直长期担任北京大学中文系领导,1977年至1988年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1994年至1999年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2000年费振刚从北京大学退休,离开了他奋斗一生的北京大学中文系。另外费振刚曾担任北京大学党委委员、北京市第七届人民****等职务,费振刚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以来,一直从事着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为中国的文史领域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感谢费振刚老先生的无私付出。
对文学史的贡献费振刚一生为中国文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奋斗者,从1958年到1959年,费振刚两次参加了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史》的编写,并且他还担任了科研组织工作。1961年至1962年,费老先生又参加了《中国文学史》的编写工作,这部《中国文学史》也是全国高校的教学教材,费老先生是这部教材五位主编人之一。另外费老先生也独自编写了《中国文学史》四卷书,费玉刚曾经获得了国家教委优秀教材特等奖,费玉刚对汉赋也有极大的兴趣,并且展开了深入的研究,由他编写的《全汉赋校注》,让很多读者对汉赋有了全新的了解,这本书也极大地推动了汉赋研究。
费玉刚在北京大学教学期间,一直备受学生们的爱戴,费玉刚一心沉迷于文学史和汉赋的研究,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是很多老师的学习榜样,费玉刚老先生的离世,也是中国文史届的一大损失。
清华大学辟谣杨振宁逝世,究竟是谁在造谣
清华大学辟谣杨振宁逝世,杨振宁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博士是我国物理学界的骄傲,杨振宁博士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现在他已经是99岁的高龄。之前有一位大V博主在微博上发文称“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逝世”,这个消息也让很多网友感到震惊,虽然杨振宁博士已经99岁高龄,但是网友们之前也没有听到杨振宁身体突然不好的消息,怎么会一下子就去世呢?也有不少网友信以为真,因为杨振宁博士已经99岁高龄。“杨振宁去世”的消息也被很有媒体关注者,有媒体拨打了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的电话,但是这个消息很快就被清华大学证实为谣言,杨振宁本人还活得好好的,这些造谣者实在是太可恶了。
博主造谣杨振宁去世那么究竟是谁发布这样的谣言呢?原来是一个名为“跑者子牛”的微博博主发布了这个假消息,就在媒体从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那里得知杨振宁老师身体健康这个消息时,博主“跑者子牛”发文称“杨振宁先生那条消息不确定”。几分钟之后这位“跑者子牛”的博主又发文称:“今天犯了错误。”,随后该博主又发文称:“自禁七天,现在面壁去”,最后该博主又发了最后一条微博:“对于误传杨振宁先生去世的谣言,深感不安,我需要认真反省以及检讨,我决定自罚停博至少三个月。”!据悉这名叫“跑者子牛”的博主拥有108万粉丝,他连续发这么多条微博解释自己的行为,并且认真反思,看来他是真的着急了。
网络造谣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名人被误传死亡,之前包括余秋雨和金庸两位先生都被一些网络博主造谣称他们去世了,网友们都信以为真,直到当事人出来澄清,网友们才发现自己被骗了,这些网络造谣者实在是太可恨了!现在很多人大代表和专家学者都希望加大对网络造谣的打击力度,希望用法律的手段来约束这些“键盘侠”,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不能随意发布假消息伤害他人。
杨振宁博士作为一名著名的物理学家,为我国的物理领域作出重要的贡献,但是一些网络博主却在没有真凭实据的情况下随意造谣杨振宁博士去世了,这样的行为确实有点不道德。
中央财经大学刘玉平去世
中国资产评估学界和业界著名专家、学者、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刘玉平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5月9日凌晨3时在北京逝世,享年52岁。
北大著名学者费振刚逝世,享年几岁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汉赋研究专家费振刚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3月22日在辽宁鞍山逝世,享年86岁。
费振刚,1935年4月2日生于辽宁省鞍山市。1955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五年制本科),1960年9月留校任教。1979年6月任讲师,1985年9月任副教授,1992年8月任教授。长期担任中文系领导职务,1977年至1988年任副系主任,1994年至1999年任系主任。2000年8月退休。曾担任北京大学党委委员、北京市第七届人民****代表等。
费振刚一直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1958年至1959年,两次参加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级《中国文学史》的集体编写,并负责科研组织工作。
扩展资料:
费振刚的学生、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副教授赵长征对恩师的去世深表哀悼,他表示:
回忆起老师慈祥的面容,殷殷的关切,如在眼前。在中国,20世纪后半叶读中文系的人,大概没有不知道费老师的。他参与编写的新中国第一部《中国文学史》,成为几十年中全国高校中文系最流行的教材。
他教给学生们从原始典籍入手的治学路子,虽然艰苦,短期内不容易出成果,却是做好学问的正道。他让学生们明白:学术是没有捷径可以走的,那种浮谈无根、靠卖弄华丽术语和辞藻以哗众取宠的轻薄路数,在学术上是走不远的。
他担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期间,面对商业化侵袭,提出“以不变应万变”,不改系名,不扩招专业,为大学在商业大潮中如何坚守自己的责任树立了标杆。
李少谦去世了吗
李少谦去世了。李少谦,1984 年获得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并留校工作,长期从事先进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研究。近二十年来,主持完成了“十二五”国家 863 计划重大主题项目、国家重大专项项目等 30 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为我国第三代、四代移动通信、宽带无线接入等新一代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开发和创新做出了显著贡献。李少谦是我国通信抗干扰和宽带无线与移动通信领域的著名学者,主持完成 30 多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 8 项,获授权发明专利 70 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100 余篇,出版学术专著 10 部,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 200 余人、博士研究生 50 余人,并指导学生获得全国性学会优秀博士和优秀硕士论文奖,2018 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兰州大学李吉均院士逝世,会有新的院士加入兰州大学吗
我觉得李吉均院士去世以后,还会有新的院士加入兰州大学。
我也是前几天刚听说李吉均院士去世的消息。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我也是十分的悲痛,可能有一部分人还不太了解李院士。也不了解他对兰州大学和中国科研事业所做的一些贡献。
下面先简短的介绍一下李吉均院士李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和地貌专家,他对西部气候以及地貌都有深入的研究。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主要研究的是青藏高原的冰川以及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气候的影响。他对黄河起源以及黄土高原的形成都有非常独到的见解。而且还有很多成就很高的论文。他的一些著作以及研究的成果推动了我国地理学,乃至世界地理学的发展。
所以说李院士的去世,是我国学术界的巨大损失,同时也是兰州大学的巨大损失。因为地理学界失去了一位著作等身的大家。兰州大学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
李院士去世以后,还会有新的院士加入兰州大学吗?我觉得这是肯定的。为什么我这么说呢?我觉得下面这几点内容可以为我所说的话提供依据。
1、兰州大学实力雄厚,有能力吸引到新的院士加入
虽然这几年兰州大学的排名有所下降,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兰州大学实力是非常雄厚的。他是我国学术水平非常高的高校。
兰州大学是我国的985高校,211高校还是双一流高校。通过这些耀眼的头衔,就可以发现兰州大学的实力不凡。
要知道早在1909年,兰州大学就已经成立了。如果追溯历史的话,兰州大学是清末清政府在西北地区建设的一坐非常非常著名的大学。
从1909年一直发展到今天,兰州大学培养了众多的学者。与此同时,自身的实力也在不断的沉淀积累。所以说兰州大学实力非常强劲,有足够的能力吸引到新的院士加入。
2、兰州大学人才辈出,很多学者愿意回报母校
从1909年兰州大学成立,经过了100多年的发展,不知道兰州大学为祖国的建设培养出了多少著名的学者。直到今天,兰州大学依然在为国家的建设提供人才。
在兰州大学培养出的众多人才当中,不乏有学术水平相当高的院士。所以我觉得如果母校有需要,很多院士会愿意回母校,为母校的发展做贡献的。
3、兰州大学拿出巨大的资金引进人才
俗话说得好,21世纪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无论是一些省市还是一些高校,都在花费巨大的资金来引进人才。只要拥有了人才,学校才能进一步的发展。
兰州大学也在做同样的事情,现在兰州大学在人才引进方面的政策是非常优越的。所以我觉得一些院士是愿意加入兰州大学,为兰州大学的发展添砖加瓦的。
小总结:我觉得李院士的趋势是我国学术界的巨大损失,对兰州大学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但是我认为在李院士去世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年轻学者和院士加入兰州大学的。因为兰州大学需要这些学者,同时这些学者也离不开兰州大学。
北大著名学者费振刚逝世是何原因
2021年3月22日凌晨2点50分,北大著名学者费振刚因病治疗无效逝世,享年86岁。
北大中文系发布的讣告显示:费振刚1935年4月2日生于辽宁省鞍山市。1950年至1952年就读于鞍山市第二中学(初中),1952年至1955年就读于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中)。1955年9月,费振刚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五年制本科),1960年9月留校任教。
费振刚长期担任中文系领导职务,1977年至1988年任副系主任,1994年至1999年任系主任。2000年8月退休。曾担任北京大学党委委员、北京市第七届人民****代表等。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费振刚一直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1958年至1959年,两次参加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级《中国文学史》的集体编写,并负责科研组织工作。
1961年至1962年,参加全国高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的编写工作,为五位主编之一;所编四卷本《中国文学史》1963年、1964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首版,曾荣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特等奖。
扩展资料:
费振刚的遗体告别仪式将在辽宁鞍山举行
费振刚一生为人谦和,淡泊名利,深受广大师生的尊敬和爱戴。他学风朴实严谨,成果影响深远,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和全国高校中文学科的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费振刚的逝世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重大损失,也是学界的重大损失。
据悉,费振刚的遗体告别仪式定于3月24日在辽宁鞍山举行。
更多文章:

葫芦岛巴塞罗那地址(在葫芦岛火车站到连山区东城巴塞罗那小区坐几路公交车)
2025年3月13日 21:03

nba最烂的队放在cba能夺冠吗(CBA的总冠军和NBA最差的一支球队对比,谁的实力更加强大)
2024年10月29日 12:10

白曼巴蛇?合金装备5 幻痛那个白曼陀罗的小孩怎么这么叼,他是谁 求剧透
2024年7月21日 10:45

五棵松体育馆冬奥会比赛项目,2022冬奥会三个项目和场地要求
2024年7月16日 12:09

76人客胜尼克斯(1+2+3+4+5+6!湖人旧将送神奇数据,首发位置保住了)
2025年1月18日 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