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提尼克岛风光高更(企图建立一个野人艺术学派是高更吗)
本文目录
企图建立一个野人艺术学派是高更吗
保罗·高更就是毛姆《月亮和六便士》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的原型。一个为了心中的明月光,抛妻弃子追求艺术的“傻子”。第一次听到保罗的名字,还是在探寻梵高发疯割耳的缘故。才对这个艺术家有所了解。作为与梵高,塞尚齐名的后印象派三大巨匠,除去他的作品,他的一生充满了原始的艺术野性。保罗·高更与小说《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一样,现实中的保罗·高更在23岁时从事了股票经纪人的职业,收入十分丰厚,还娶了一位丹麦工业大亨的漂亮女儿做妻子,两人生儿育女,男主外女主内平静的生活了几年。在保罗·高更35岁时,他在妻子和朋友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毅然决然的辞掉了银行工作者的职位,开始把全部精力投入绘画。没有了经济来源,一家四口的吃穿用度实在紧迫。就这样苦苦支撑了一两年,无奈投奔岳父家。因为他,对艺术的大胆与痴迷,时常招来女子**模特来充当自己的创作源泉。这让妻子大感侮辱,禁止丈夫招请模特,两人为此经常不合。这段时间,生活极度压抑的保罗·高更在偶然的机会就家中女仆**为原型,成就了巨作《**研究》。此后,遭到妻子强烈不满,两人决裂,保罗·高更离开了丹麦,开始真正寻求艺术之路。在寻梦的路上,他结识了梵高,先后游历巴拿马,多拔哥,马提尼克岛,最后返回法国,首次在布索和瓦拉东家举办个人画展,作品有《说教后的幻觉》、《洗衣妇》、《玛德琳·伯纳尔肖像》等。重返巴黎的高更再次与梵高相遇,两人相约在南方城市阿尔居住。两大印象派巨匠在普罗旺斯决定一起生活一起创作。这个期间他创作了《文森特头像》、《阿尔的洗衣妇》、《阿尔疗养院的庭院》。而梵高在此期间也创造了传世名作《向日葵》不幸的是,梵高的梅毒已经进入三期,引发精神失常,两人经常争吵不断,从而引发著名的“割耳事件”。两大后印象派的结局以梵高进入精神病院疗养为终,而保罗又开始了流浪。梵高他放纵生活,与形形**的女人同居。在这期间的作品都以热情奔放为主题,浓重的色彩、大胆的轮廓线以及简约的造型,反映出“综合主义”绘画的风格特点。在《月亮与六便士》里主人公也放弃平静的生活,来到了塔希提岛。现实里的保罗·高更,同样来到了这个对他艺术人生最重要的地方——法国殖民地,原始的大溪地。大溪地原始的美与神秘,令保罗深深着迷,他向往着“野蛮人”的生活,认为他们是受本能引导,接近自然的人,是真正的创作源泉。他在当地租了一间小房子,开始用手描绘出一幅又一幅充满着当地风土人情的画作。画风形式简洁,色彩强烈。其中有一幅作品《两个塔希提妇女》价值3亿美元,被卡塔尔从瑞士一收藏家那里买到的,它冲破了世界上最昂贵的艺术单品记录。这幅画的中心,是两个坐在海边沙滩上的塔希提女人形象,给人以一种平衡、庄严感。为了突出这种特定的风土人情,高更采用的是近于古埃及壁画的平涂手法,故意显露单线平涂的稚拙结构形式。画上的两个人物极富东方色彩的趣味。大面积平涂色块的装饰画法,使土著人民在强烈的阳光下晒成的棕褐色皮肤,与亮丽的裙子构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这幅画上的异国情调,浓郁的自然景物,没有透视感,没有色彩的层次,充满着主观的装饰味道和浓烈的热带原始海岛气氛。塔希提岛的生活给高更带来了很多创作灵感,这个时期的画大多充满着岛上人民的原始纯朴气息。这一次在塔希提岛的逗留,让高更更加孤独与贫穷,终年从事绘画与雕塑,他疾病缠身。穷困潦倒之际只能返回法国,叔叔的去世,让他继承了一笔遗产,生活也不再那么艰难。但是充满着物质与丑陋的巴黎生活让他极度厌恶,又重返塔希提岛开始了原始生活。因为疾病缠身,又痛失爱女。他悲愤交织,几度自杀未遂。这样的契机,让他产生了极大的创作欲望。他说:“我打算在我死前画一幅宏伟的作品,我空前狂热,日以继夜地工作了一个月。”49岁的保罗·高更完成了生平最大的一幅经典作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哪里去?》。这幅画在恶劣的环境中,以痛苦的热情和清晰的幻觉来描绘出对生命意义的追问。画面毫无急躁的迹象,反而洋溢着生气。没有模特,没有画技,没有规则,色彩单纯充满神秘气息,平面的手法使之富有东方浪漫的印象色彩。他说:“其意义远远超过所有以前的作品,我再也画不出更好的,有同样价值的画来了,在我临终以前我已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这幅画中了。这里有多少我在种种可怕的环境中所体验过的悲伤之情,这里我的眼睛看的多么真切而且未经校正。以致一起轻率仓促的痕迹荡然无存,它们看见的就是生活本身……整整一个月,我一直处在一种难以形容的痴狂状态之中。昼夜不停地画着这幅画……尽管它有中间调子,但整个风景完全是稳定的蓝色和韦罗内塞式的绿色,所有的**都以鲜艳的橙黄色突出在风景前面。”可以说,这幅画耗尽了他的精力。此后,他更是病痛折磨,情绪也越发躁狂,晚上都无法入眠,因此筋疲力竭。55岁的他,由于心脏病发作与世长辞,同很多知名画家如梵高一样,死后才开始名声大噪。在小说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从塔希提岛游历回来之后,以保罗·高更为背景原型,创作了这不长篇小说《月亮与六便士》,让高更的才华受到大众的关注。正如《月亮与六便士》中所说的,有人成为别人眼中不可理喻的疯子,执迷不悟的傻子,冷酷无情的负心汉,为的只是不负心中的热情与理想。毫无疑问,保罗·高更就是这样一个为艺术献身的“傻子”,不管生活如何艰难困苦,他从未忘记过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从未停止过追梦的脚步,尽管与世俗格格不入,但是内心却充实美满。在人人都为了追逐地上的六便士,而他选择的是永远的明月光
保罗·高更人物介绍
保罗·高更保罗·高更(PaulGauguin,1848—1903)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代表作品有《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黄色**》《游魂》《敬神节》等。保罗·高更生于法国巴黎,年轻时做过海员,后成为一名股票经纪人。1873年,高更开始学画,并在1883年成了一名职业画家,他曾连续4次参加印象主义画派的展览。1886年,高更离开巴黎来到布列塔尼的蓬塔旺小镇作画。1889年,创作《黄色**》。1890年之后,高更日益厌倦文明社会而一心遁迹蛮荒,太平洋上的塔希提岛成了他的归宿。1894年,创作《敬神节》。1897年,创作《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1901年,他离开塔希提岛前往马克萨斯群岛。1903年去世。保罗·高更与文森特·梵高、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三大巨匠。中文名:保罗·高更外文名:PaulGauguin国籍:法国出生地:巴黎出生日期:1848年6月7日逝世日期:1903年5月8日职业:画家、雕塑家信仰:**教主要成就:后印象派三杰代表作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到哪里去?》《黄色**》《游魂》《敬神节》等人物经历早年经历1848年6月7日,出生于法国巴黎圣母·德·洛莱特大街52号。1851年,高更全家(带着两个子女保罗和玛丽)赴秘鲁,在利玛度过4年。1855年,祖父去世,母亲携他离开秘鲁,返回法国奥尔良老家解决继承遗产问题,寄居在位于奥尔良城安丹街7号的伯父伊西多尔·高更家,进入小学学习。1859年,进小神学院学习。1865年,毅然放弃学业,被海运商业部雇佣,登上卢齐塔诺号,后在弗洛特舰队服役。1868年4月26日,在哈佛尔入伍,登上“吉隆姆·拿破仑”号战舰服役。1871年,结束海上生涯;4月23日退役,返回故里;同年,得到监护人阿罗沙的帮助,成为贝尔丹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拉菲尔特街);同年,开始练习绘画。业余画家时期1873年11月22日,和梅特—索菲·迦德结婚。1874年7月,结识毕沙罗,经常去柯拉罗西美术学院。1876年,高更所有的休息日都埋头练习绘画,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两年。1877年,迁居住宅,并在新住址结识雕塑家布欧。1880-1881年,迁居卡塞尔街8号,对绘画的兴趣日益加深,在那里住到1883年初;同年,借毕沙罗之助,参加独立画家展,第五、六届印象派画展。1882年5月,第七届印象派画展在圣诺奥莱街251号展出,克洛德·莫奈开始不愿意同高更一起展出,后经过毕沙罗、德加、雷诺阿与莫奈的长时间争论后,高更才得以参加这次画展。1883年1月,高更事先未曾与妻子、友人商量,毅然辞去贝尔丹证券交易所的职务,以便能整日绘画。1884年1月,为了紧缩开支,举家离开巴黎,迁居鲁昂;11月初,又迁往丹麦哥本哈根,投奔岳父家。后印象主义时期1885年年初,高更成为鲁贝迪里防雨布股份公司驻丹麦的代理人;6月,与家人决裂,带儿子克劳维斯返回巴黎,住在弗雷明胡同。1886年,参加印象派第八届画展,5月15日至6月15日在拉菲尔特街展出;6月,把克劳维斯送进安东尼寄宿学校之后,他首次去布列塔尼半岛,到了阿旺桥;8月,与爱米尔-贝尔纳相遇;11月,返回巴黎,与文森特·梵高相识;12月,患病住院一个月,生活贫困。1887年4月10日,与法国画家查理·拉瓦尔乘“圣纳泽尔”号船先后到巴拿马、多拔哥、马提尼克岛;12月,返回法兰西。1888年,返回法国后,身无分文,寄居在朋友埃米尔·苏菲奈克家(布拉街29号);10月初,应塞吕西斯之请指导他创作《护符》一画;10月-12月,前往南方城市阿尔与文森特·梵高相聚共同创作,直到同年圣诞节;同年,首次在布索和瓦拉东家举办个人画展;同年,创作《说教后的幻觉》《洗衣妇》《玛德琳·伯纳尔肖像》综合象征主义时期1889年3月,在蒙特苏利大街25号租下一间画室;4月,去阿旺桥,然后在普尔迪“玛丽一亨利”旅店度过了冬天;同年,国际博览会开幕,结交爪哇人;同年,在苏菲奈克和伏尔庇尼开设的艺术咖啡馆举办“印象派与综合派画展”,高更的作品使未来的“纳比派”艺术家产生了强烈的印象。1890年1月28日,借居在苏菲奈克家中(丢朗—克雷街),后来在德朗勃尔街一旅馆租下一个房间;同年,迁居普尔迪,一直住到11月7日。1891年2月23日,在德鲁欧大厦拍卖作品;3月23日,举行宴会告别;4月4日,起程赴塔希提岛;6月8日,到达帕皮提,在离该首都40公里处的一个村庄里居住下来。晚年经历1892年,不顾物质的贫困与精神的孤独,终年紧张工作,从事绘画与雕塑,他的身体健康状况很差,但是坚持写《诺阿·诺阿》并自己配上插图。1893年8月,身无分文,从塔希提岛返回法国马赛,叔叔季琪去世,继承一笔遗产;11月4日,在杜朗—吕埃尔家举行画展;同年,在维尔辛热托利克斯街6号租一画室。1894年1月,旅游布鲁塞尔;4—12月,先后到过阿旺桥与普尔迪,在孔卡诺村与一群水手殴斗踝骨受伤;12月,返回巴黎,发现同居女友安娜已把他画室中大部分物品偷走潜逃。1895年,因厌恶巴黎的生活,决定重返塔希提岛;2月18日,在德鲁欧大厦第二次进行作品拍卖,结局悲惨;3月,告别法兰西,启程再赴塔希提。1896年4月,在塔希提腿部旧创复发,痛苦不堪,绝望的念头一直不断地袭来。1898年2月14日,由于不堪欧洲人的蔑视以及贫困、失望、精疲力竭严重心灵打击,曾经服毒自杀未遂,痛苦不堪,后进医院进行恢复治疗,出院后为了生存,曾经到公共土木工程局和财产估价局供职。1899年6月,协助友人创办讽刺性刊物《黄蜂月刊》;8月独自创办《微笑报》。1900年,《黄蜂月刊》杂志因财源不足而停刊;3—11月,心力交瘁,已无法握笔作画;12月底进医院治疗。1901年,在塔希提的生活费用过于昂贵,高更卖掉他的土屋,迁至马克萨斯群岛中多米尼加岛上的一个小村镇阿图奥纳,把自己的新茅屋起名为“快乐之家”。1902年4月,将完成的近20幅作品寄往巴黎的代理商伏拉尔;8月,心脏病加重,双腿布满湿疹,已经无法医治,梅毒病菌也在日益侵蚀着他的躯体;同年,因为疾病不能作画,便改为写作,先后撰写完成了《一个艺术学徒的私语》《之前之后》。1903年3月13日,高更再次为保护土著人的利益而遭到非难。由于宪兵吉施奈依的诽谤,高更被殖民当局判处监禁3个月,罚款500法郎。他不服判决,想要上诉,但无法筹集去塔希提的路费,处境十分悲惨;5月8日上午11时,保罗·高更去世。人们在他的画架上看到的是一幅尚未完成的风景画,题名是《雪中的布列塔尼村庄》。个人生活家庭背景高更的父亲克劳维斯的原籍是奥尔良,在《民族报》当记者,后死于动脉瘤破裂症,葬于法敏堡(麦哲伦海峡)。母亲阿丽娜·玛丽的祖籍是秘鲁,她是圣西门派作家弗洛拉·特里斯坦的女儿。婚恋1871年,在贝尔丹证券交易所结识了丹麦女子梅特—索菲·迦德。1873年11月23日,在巴黎第九区市政厅和梅特—索菲·迦德结婚,仪式在硕沙街路德派教堂举行。婚后他们定居巴黎。梅特是位身材高大、肩膀宽阔、体态匀称健美、思想自由、大胆泼辣,拖着一头迷人金发的靓丽女。梅特于1874年8月为他生下了第一个儿子,取名爱米尔。1876年,女儿阿丽娜也降临人世。这高更和妻子、儿女在巴黎一同度过了11年安稳美满的家庭生活。两个人一共生育了5个子女。1885年,高更与妻子梅特分居。1890年,梅特决定带着子女定居丹麦。1893年,高更最后一次在哥本哈根与妻子梅特相聚。1895年3月起,高更离开法国,前往塔希提,此后再没有回来。这期间尽管他与妻子在感情上有隔阂,但是彼此之间仍然保持通信联系。1900年,高更的儿子克劳维斯病逝,友人未将实情告诉高更。1893年,高更和一名叫安娜的爪哇女人同居。1896年,高更和塔希提一位十四岁的少女巴护拉同居;同年12月,巴护拉产下一个女婴,但不久就夭折了。主要作品创作特点形式感高更的画作在形式感上具有独特的装饰特色。画面呈现出单纯而朴实、区域色彩平面化的特征,画面中的形象高度概括、简洁而又形神兼备,画面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和形式美感。高更使用特殊的构图和鲜艳的色彩,将不同的物体组织在一起,使画面各元素之间的形式构成存在联系,使画作富有形式感、秩序感、韵律感及节奏性。高更在平面中寻找出表现三维空间的特殊手法。他通过画面的分割、色块对比、物体的遮挡等关系,营造出一种多层次的空间视觉效果,而空间感就由此产生了。色彩高更在画面形象上高更以大胆的单线平涂色,黑线勾边,用线条来分割色彩,也就是说他放弃了传统的光影与明暗,放弃了光源色对物体的影响,运用线条而不是运用体积感来处理画面中事物的边缘。在他的绘画作品中,看不到相近的调和色所塑造的事物,而是纯色的平涂、流畅的线条和朴实的颜色,使画面形象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美妙的装饰效果。(一)高更早期绘画色彩的特点1.色彩三原色的运用高更早期绘画是属于印象派画风的,印象派是以瞬间的印象做画。绘画只会着重考虑作品的总体效果,顾及不到枝节细部。以豪放的笔法做画,而作品就缺乏修饰效果,是一种对笔法较草率的画法。而高更早期绘画作品深受毕沙罗的影响,他也采用印象派传统的用色方法以红、黄、蓝三原色为主绘制了一批带有浓厚的印象派特色的作品。在1875年,他创作出《伊埃纳桥附近的塞纳河》,高更直接在画布上抛开黑棕土黄三色,回归三原色,以绿色来画天空和河流,用一片黄色来表达积雪覆盖的河滩。2.绘画色彩与光影的结合因高更内心对绘画艺术的探索,而使高更对印象派绘画产生了不满足感。1880年代早期,高更将笔触放松、变宽,大胆地、自由地加重色泽的明亮感,开始注重刻画细节。在对待光影处理方面,还有着鲜明的印象画派的特点。在他创作出《**习作》这幅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出到画中颜色上使用了大部分黄紫对比色、**的是玫瑰红和绿色,有深蓝色的阴影,像是用微温的熨斗烫过似的肤色。他看重光影的变化,使用大面积色彩平涂的手法、颜色大胆强烈,注重物体的体积感、线条干净利落,构图简洁。(二)高更绘画中期的色彩表现—“综合主义”绘画理论的应用高更在巴黎认识了梵高,从梵高的身上认识到什么是“别具一格”。于是他开始尝试突破印象派的绘画手法。强调绘画应抒发自己的感受。1888年,他再度来到布列塔尼,结交了许多画家,这些画家的“简化形体,用线条勾画形体边缘,色彩使用平涂的画法”的观念影响到高更的绘画观。之后,欧洲开始流行日本浮世绘,而高更也非常喜欢浮世绘,浮世绘版画中平面平涂的技巧,艳丽的单色,流畅的线条都吸引着他,高更便把这些绘画观念进行修正和润饰,形成高更的“综合主义”绘画的基础理论,此后与印象派决裂。在高更的《布列塔尼的牧羊人》这幅画中,他从日本版画中学到用色彩来平铺画面,重色勾画物体边沿线。画面中,他用了不同的绿色,近景草地是深色的绿,屋子的前面是浅绿,远处的山是泛黄的绿,在不同的绿色之间夹带着红色的土地,使画面在对比中达到统一。从这幅作品里可以看到,高更提升了自身的色彩修养。(三)高更绘画成熟期的色彩表现1.利用条状色块来装饰画面在高更的风格成熟时期,我们可以从他的画作中看到许多条状的色块,这些条状色块简洁明确,使画面的色彩对比更为和谐。1890年,高更的作品《蓝色屋顶》中,整幅画中多处用了条状色块,高更用绿色的条状色块来表达前景中的草地。围墙里头的房子和墙面也画成了色块,屋顶是橘黄色和褐色的,墙面是蓝紫灰的,他用不同颜色调和成的浅色来画院子里的地面,使人的视线就被蓝色屋顶的房子给吸引住。整个画面显得暖色调很多,但中间的屋顶是蓝色,这就压住了画面,在视觉上也会让人看起来很舒服。2.色彩纯度在绘画作品中的运用高更早期绘画中色彩纯度不是很高,且许多颜色是过渡调和的,也不知道如何在画作中运用色彩的纯度。而大溪地之行,他看到美丽的大溪地的景色,他便把色彩直接涂抹在油画布上,用色彩来表达自己对大溪地的喜爱之情。高更在作品《棕榈树下的大溪地女子》中,草地用的是纯度较高的黄绿,他不能与其他颜色一起调和,高更就是直接把颜色涂抹到画布上。这样显得画面的色彩纯度会很高。而高更运用色彩的纯度成为他作品中的一大特色。后世影响高更对现代艺术的贡献体现在理论和形式上、对绘画本质的信念上,他认为绘画的本质是某种独立于自然之外的东西,而艺术就是他所向往的某种生活方式。他的绘画风格、绘画形式,都摆脱了精神上的束缚,贯穿着神秘、原始、象征、主观的绘画理念。他从原始艺术和传统艺术中获取灵感,无论是构图还是色彩,都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效果和神秘感。他那粗犷、有力的绘画风格,以构思的大胆、线条的单纯、纯真净美而又鲜明的色彩、具有很强装饰性的构图而触动人们的心灵,追求对形态和色彩的极富主观性的夸张,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各种原始艺术和象征艺术开拓了道路,指引了方向。人物评价美国艺术史家约翰·基西克:高更在他的作品中希望更多地摆脱自然观察的束缚,让观众在一定程度上独立领悟更多的个人意义,这些在以前的艺术中是不可能得到的。
高更为什么要到布列塔尼、巴拿马和马提尼克去呢
因为他要到自己认为具有古风的地方去寻找一种不同于我们极端文明的环境和气氛,他在那里找到了天堂一般的环境。明晰的线条、硕大的体积感、生硬的对比色彩,从此他与印象派决裂(1887年),当他回到法国时就谴责莫奈和毕沙罗特有的自然主义幻觉,提出艺术表现的“综合”。
高更的简介
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年6月7日—1903年5月9日),生于法国巴黎,印象派画家。大部份艺术史家将他归于后印象派。高更的作品趋向于「原始」的风格。其用色和线条都较为粗犷。高更的作品中往往充满具象征性的物与人。此外他是印象派中融合了原始艺术风格的知名艺术家。现代艺术史中,高更往往被拿来与梵高并论,他们曾经是很好的朋友,互相画过对方的肖像,但最后却步上不同的道路,并没有维持很好的友谊。高更不喜欢都市文明,反而向往蛮荒的生活,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看得出来。简历 养猪人74 x 93 cm - 1888年画 - 现藏于LACMA洛杉矶省立艺术博物馆1848年-生于法国巴黎。 1870年代-从法国海军退伍,回到巴黎经商。 1880年代-开始接触印象派画家,1884年随家人搬到丹麦的哥本哈根,经商失败后,在1885年搬回巴黎,此时他已经结婚,并试图从他所爱的自然生活中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画风。 1890年代-高更已搬去南太平洋的小岛-大溪地(Tahiti)居住。在大溪地他画出了许多为后人所知的代表作品。包括1897年,高更画出生平最大幅的(高1.5米,宽3.6米)的经典作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Where Do We Come From? What Are We? Where Are We Going? 1903年-高更死于疾病缠身。在他搬到大溪地之后,他只回去过法国一次。 代表作品黄色**,Le Christ jaune (The Yellow Christ) 1889年 在沙滩上的大溪地女人,Femmes de Tahiti ) 1891年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D’où ven***-nous? Que fais***-nous? Où all***-nous?(Where Do We Come From? What Are We? Where Are We Going?)1897
更多文章:

马努吉诺比利欧洲步(NBA的韦德经常使用欧洲步,那么他和马努吉诺比利相比谁的欧洲步更实用)
2025年3月7日 10:02

为什么国羽不如国乒(心态打崩!刘诗雯与许昕也赢不了,为什么国乒正失去往日统治力)
2025年4月9日 19:28

杜兰特为啥去太阳(利拉德、努尔基奇晒杜兰特穿开拓者战袍照片,此举是出于什么原因考虑的)
2024年8月2日 01:40

尼克斯vs爵士分析——湖人步行者可能充当第三/四方参与米切尔的潜在交易,这场交易谁是赢家
2024年1月24日 01:50

火箭灰熊直播视频(NBA2014-2015赛季火箭VS灰熊12月4日全场录像回放 还记得吗)
2025年2月9日 17:51

中国队赢得世界杯(中国足球队获得世界杯决赛阶段参赛权是第多少集)
2024年8月7日 18:20

张宇镇世界排名(韩国乒协官宣亚锦赛名单,韩乒第一美女复出,国乒或将集体弃赛)
2025年4月21日 15:38

刘传兴姚明照同框身高(碰上对手了!广东27分优势被蚕食,小姚明可以完爆广东内线吗)
2023年10月15日 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