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经济学名词解释(什么是凯恩斯消费理论)
本文目录
什么是凯恩斯消费理论
凯恩斯消费理论是总消费是总收入的函数。
凯恩斯的这个消费函数仅仅以收入来解释消费,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这一假说过于简单粗略,用于预测时误差较大。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作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具有其两重特性。一方面,它从****制出发,服务于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要使经济摆脱危机而得以顺利增长,它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市场经济的一般运行规则。
扩展资料:
社会消费的主观因素。分析影响储蓄动机的因素,包括谨慎、远虑、计算、改善、独立、企业、自豪与贪婪。然后从其反面概括出直接影响消费的主观因素为享受、短见、慷慨、失算、炫耀与奢侈,等等。这些因素取决于制度、传统、资本技术设备等影响,而在短期内不易发生变化,即可看作既定量。这样,再一次证明了消费是收入的稳定函数,这里的收入当然是指现期的绝对收入水平。
怎么解释凯恩斯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是就业理论,而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在凯恩斯以前,剑桥的经济学家,例如庇古,把失业分为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两个范畴,认为包含了全部失业。凯恩斯接受了传统经济学的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两个范畴,不同的是,他提出了第三个失业范畴:非自愿失业。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的定义是: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交点上的总需求数值被称为有效需求。凯恩斯经济学凯恩斯的追随者,如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罗宾逊、希克斯,美国经济学家汉森、萨缪尔森等人,坚持了凯恩斯的基本思想,并在理论与政策方面作出了许多重要发展。这些也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发展主要包括:第一,用IS-LM模型来解释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二,用加速原理来补充乘数原理,并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分析经济周期。第三,用相对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与持久收入假说来补充凯思斯的消费函数理论--绝对收入假说。第四,把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长期化、动态化,提出了解释经济增长问题的各种增长模型。第五,投资理论的发展,分析了影响投资的多种因素。第六,货币理论的发展。第七,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建立。第八,用总供给理论来补充总需求分析,建立了“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第九,把凯恩斯的封闭经济分析扩大为开放经济分析。第十,经济政策的具体化与发展。等等。
什么叫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或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Keynesian economics)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 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扩展资料:
凯恩斯认为生产和就业的水平决定于总需求的水平。总需求是整个经济系统里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的总量。在微观经济理论中,价格、工资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自动地使总需求趋向于充分就业的水平。
凯恩斯指出当时生产和就业情况迅速恶化的现实,指出理论说得再好,事实上这个自动调节机制没有起作用。问题的关键在于“需求不足”是否存在。
凯恩斯之所以从宏观的视角对大量的宏观概念进行归纳与整合之后,使经济学的发展开始跳出价格分析的限制,从而翻开了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崭新一页,是因为在****发展到垄断阶段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角度和全新的理论对腐朽的自由****的**给予解释和弥补。
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凯恩斯主义,或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Keynesian economics)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2、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 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3、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4、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主要结论是经济中不存在生产和就业向完全就业方向发展的强大的自动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所谓的萨伊法则相对,后者认为价格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趋向于创造完全就业。
5、试图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联系起来的努力成了凯恩斯《通论》以后经济学研究中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一方面微观经济学家试图找他他们思想的宏观表达,另一方面,例如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试图为凯恩斯经济理论找到扎实的微观基础。二战以後,这一趋势发展成为新古典主义综合学派。
扩展资料
凯恩斯主义的推演逻辑是从充分就业开始的:
(1)以往假设的充分就业均衡建立在萨伊定律基础之上,其前提是错误的,因为总供给与总需求函数的分析结果显示,通常情况下的均衡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2)之所以存在非自愿失业和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其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因为总供给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所以就业量就取决于总需求;
(3)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即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心理上的灵活偏好,以及心理上的对资本未来收益之预期”;
(4)政府不加干预就等于听任有效需求不足继续存在,听任失业与危机继续存在;政府须采取财政政策刺激经济而非货币政策,增加投资,弥补私人市场之有效需求不足。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凯恩斯主义
什么是凯恩斯经济学理论
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结论是经济中不存在生产和就业向完全就业方向发展的强大的自动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所谓的萨伊法则相对,后者认为价格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趋向于创造完全就业。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凯恩斯主义、摩擦性失业、弘扬性失业等名词解释
凯恩斯主义(也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是指因季节性或技术性原因而引起的失业,即由于经济在调整过程中,或者由于资源配置比例失调等原因,使一些人需要在不同的工作中转移,使一些人等待转业而产生的失业现象。
更多文章:

瑞典芬兰申请加入北约成功了吗(芬兰和瑞典正式确认加入北约的意愿,还有哪些程序需要走)
2025年3月21日 11:57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网站(冬奥相关的知识有哪些)
2024年7月3日 08:21

f1赛车十大排名(世界上著名的F1方程式赛车手都有谁各是什么车队的如题 谢谢了)
2024年12月4日 20:03

2022年wwe女子实力排名(莎夏班克斯在wwe女子中最历害排第几)
2024年10月27日 12:20

奥尼尔怒批霍华德,奥尼尔:湖人现在只有四位名人堂球员,霍华德不配,他还不够格
2024年7月19日 04:12

曼联的队徽中看上去有一个红色的(谁知道曼联队徽上那个红魔的来历,以及为什么叫红魔)
2024年7月22日 23:24